第四节 诊断价值
2009/3/25 16:01:12
竹管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一、有助于早期诊断能引起毛细血管变化的某些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在发疹前期均能引起毛细血管发生变化。发病前四五天,拔管后可发现皮肤上有出血且呈紫块相互重叠,即为阳性。可结合这些疾病的前驱症状作出诊断,特别是斑疹伤寒的诊断,此外裴氏反应、变形菌微生物的凝集反应或立克氏体凝集反应,可提前两天出现结果。
二、某些能引起毛细血管内膜疏松的疾病,如心内膜炎、梅毒性主动脉炎、肺炎、风湿热等病。拔管试验可刺激皮肤微血管,使血管内增生、肿胀和变形的内皮细胞脱落,导致局部白细胞增多,特别是单核细胞增多。此试验呈阳性时,血液之单核细胞比未拔管时增多2~5倍。因此,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对以上诸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三、亦是基于上述的原理,拔管试验阳性时单核细胞比未拔管时,增多2倍以上,可结合临床症状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四、对于肉眼难以发现的浮肿,拔管时呈现很多大水泡。如轻度的心肾病和营养不良等症均可有此现象。
五、对某些疾病有助于鉴别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据临床观察,神经痛及高血压等症施行竹管疗法后,局部皮肤呈粉红色或无色,而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施行竹管治疗后局部皮肤多呈深紫色,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风湿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着临床症状的减轻,拔管后的印痕和斑纹也随之变浅和逐渐减少。由此可观察病况减轻的程度。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