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针刺方法
2009/3/19 15:13:08

  一、体位
  病人所取体位应该舒适,医者取穴方便和准确,操作顺手,便于留针,不易发生晕针、弯针、折针。医者还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调整患者体位,一般精神过于紧张、年龄大、体质弱及久病重症者,以卧位适宜;癫痫昏厥、虚脱等急症病人应保持原体位,就地治疗,不宜过多搬动。
  二、针刺法
  1.进针方法
  (1)针刺前准备:医者洗净双手,擦拭;所用器械要在75%酒精中浸泡或煮沸消毒。在针刺穴位上要用75%酒精消毒。
  (2)持针法:持针的手简称刺手,一般都用右手;辅助刺手的另一只手称为押手,一般都用左手。押手的作用一方面是按压穴位,固定穴位以便针刺准确;另一方面是辅助针身刺入穴位,不致左右摆动发生弯曲,以减少病人进针时的痛苦。
  持针的方法有三种:
  基本持针法:医者右手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拇指指腹和食指与中指指腹相对。该法是临床治疗时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穴位刺激较深,以及进针后行针做手法时使用(图1l-2)。
  挟持针柄法: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柄,适用于穴位刺激较浅时,或指力、手法特别熟练后,此持针法可以代替基本持针法使用(图11—2)。
  挟持针身法: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部分不要超过1厘米,但也不可过短,适用于快速进针时,以及使用2.5寸以上毫针时使用(图11-2)。
  (3)进针法:分双手进针法和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是基本常用的方法,靠刺手和押手协同完成。
  包括以下两种:
  指切法:刺手用基本持针法;押手拇指指甲切于穴位,食、中指第二指骨贴于穴位一旁,以助穴位固定。刺手所持针身,紧紧贴于押手拇指指甲,沿指甲向下刺(图11—3)。此法适用于短针进针。或者押手食指指甲切于穴位,拇、中指固定于穴位一侧。刺手刺针法同前。  图11—3 指切法
  挟持法:刺手用基本持针法;押手拇、食指捏起所针部位,针由侧面刺入穴位,此法适应于肌肤较薄的部位,如足背部穴位。
  2.针刺深度:有浅刺和深刺两种。即是深刺,也要由浅到深。针刺深浅应由患者年龄、病情需要及所选取的穴位来定。
  3.针刺方向:分为以下三种(图11-4):  图11-4 针刺方向
  (1)直刺、点刺:针与皮肤呈900角。此法最多用。
  (2)斜刺:针与皮肤呈450角。多用于骨间隙。
  (3)横刺:针与皮肤呈15。角。多用于头面及足部。
  (4)行针手法:常用行针手法有以下三种:
  提插:针刺入穴位内,刺手持针柄使针身向上、向皮肤方向运动为提。向皮下、肌肉进入为插。针身沿针刺方向上下退进运动即提插(图11—5)。  图11—5 行针手法
  捻转:针刺入穴位内,刺手拇、食、中指持针柄,拇指向前运动,针柄顺时针方向旋转;拇指向后运动,针柄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前一后使针柄在360。以内旋转即是捻转手法(图11-5)。
  提插与捻转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行针手法,通常情况下,二者是相互结合的,例如提插时,针身即有小幅度旋转。临床治疗时,进针时一般针柄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退针时针柄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留针:针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获得酸、麻、胀、沉、热等“得气”感觉后,停一定时间再起针,就称之为留针。对慢性和顽固疾病,留针同时配合行针,一般留15分钟左右;用于痉挛、疼痛病症,可留针20~30分钟。留针具有镇静作用。对急救昏厥、休克、虚脱患者不宜留针。
  三、晕针的处理
  发生晕针时,要立即处理,首先停止针刺,将针起出。让病人平卧,头部稍低,松解衣服扣带,饮温开水,稍许休息,轻症一般即能恢复。严重者刺人中、涌泉、中冲,或者刺合谷、少商、百会、足三里或者灸百会、足三里即可苏醒。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