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头针的刺激区和针感
2009/3/17 14:01:19

  刺激区大部分是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对应头皮区。为了把刺激区比较准确地画出来,我们设了两条标定线(图7-5)。  图7-5 标定线
  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的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各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连线。
  一、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病症
  1.运动区
  【位置】 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面运动区(或叫言语一区)(图7-6)。  图7-6 运动区定位图
  【主治病症】 运动区上1/5主要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主要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主要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2.感觉区
  【位置】 在运动区后相距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
  【主治病症】 感觉区上1/5主要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和头晕。感觉区中2/5主要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主要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感觉区配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头针麻醉。
  3.舞蹈震颤控制区
  【位置】 在运动区前距该区1.5厘米平行线即是(图7-7)。  图7-7 刺激区侧面图
  【主治病症】小儿舞蹈病,巴金森氏综合征。
  4.血管舒缩区  
  【位置】 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前距该区1.5厘米引一平行线即是(图7-7)。
  【主治病症】 主要治疗皮层性浮肿。上1/2治疗对侧上肢皮层性浮肿,下1/2治疗对侧下肢皮层性浮肿(脑血管病一类疾患,有时瘫痪肢体并发浮肿,这种浮肿并非心、肺、肾及营养不良所致,可能和大脑皮层损害有关。所以,此类浮肿暂定为皮层性浮肿)。
  5.晕听区
  【位置】 从耳尖直1.5厘米处,向前、向后各引2厘米之水平线即是(图7-7)。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头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6.言语二区
  【位置】 从顶骨结节引一前后正中线之平行线,于该结节后下2厘米开始向下取3厘米长之直线为该区(图7-7)。
【主治病症】 命名性失语。
  7.言语三区
  【位置】 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之水平线为该区(图7-7)。
  【主治病症】 感觉性失语。
  8.运用区
  【位置】 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之前后线,两线长均为3厘米,此三线均是(图7—7)。
  【主治病症】 失用症。
  9.足运感区
  【位置】 从前后正中线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各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即是(图7—8)。  图7—8 刺激区顶面图
  【主治病症】 对侧下肢疼痛、麻木、瘫痪、急性腰扭伤、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子宫脱垂等。
  10.视区
  【位置】 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l厘米向上引平行前后正中线之4厘米长直线即是(图7-9)。  图7-9 刺激区后面图
  【主治病症】 皮层性视力障碍。
  11.乎衡区
  【位置】 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上,旁开3.5厘米,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之4厘米长直线即是(图7-9)。
  【主治病症】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12.胃区
  【位置】 由瞳孔向上引平行前后正中线之直线,从发际向上取2厘米长即是(图7-10)。  图7-10 刺激区前面图
  【主治病症】 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痛,上腹不活。
  13.胸腔区
  【位置】 取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中点的平行线,从此线与发际交点,上、下各取2厘米长即是(图7-10)。
  【主治病症】 过敏性哮喘,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胸部不适。
  14.生殖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