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耳穴视诊法
2009/3/2 16:18:39
耳穴视诊是通过对耳廓及耳穴区皮肤进行细微观察,以其病理形态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视诊的准备
耳穴视诊时要求诊室采光充足,室温适宜,环境安静,并充分暴露检查部位。诊前注意不要用力擦洗耳廓,以免引起血管扩张而变色,或把阳性物擦掉。耳廓不洁时,可用棉球轻轻擦净,同时,还要注意性别、季节、气候的差异。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以观察耳廓耳穴皮肤的细微变化。
二、视诊的方法
视诊时医者两眼平视,以一手之拇指和食指轻轻牵拉耳廓,对着光线,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按解剖部位顺序细致观察。当发现阳性反应物时,用中指由耳背向前顶起,将皮肤绷紧,以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形态、色泽等。如一次不易确诊,可将绷紧的皮肤慢慢放松,再慢慢绷紧,进行反复观察。并注意与对侧耳廓对照,以鉴别阳性反应物的真伪和性质。 视诊中,如发现有隆起、结节等阳性反应物时,应以手指或探棒触试结节的大小、硬度、移动性、边缘是否整齐及有无压痛等。如有血管变化,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及充盈血管的走向。
三、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和我们的观察,视诊时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为:
1.变色耳穴部位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苍白或中央苍白边缘红晕等,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等和肺炎、肾炎、关节炎、高血压及一些妇科疾病。
2.变形常见的变形有结节状隆起、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条索状隆起或凹陷、线状交叉等。多见于肝硬变,肝肿大、胆结石、结核病、肿瘤、心脏病、胃下垂等。
3.丘疹有水泡样丘疹(似鸡皮疙瘩),红色或白色丘疹,多见于妇科疾病、肠道疾病、肾炎、心肌炎、慢性气管炎等。
4.血管充盈耳穴部血管过于充盈或扩张,可呈顺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成圆圈状、条段状等形态。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5.脱屑多为糠皮样皮屑,不易擦去,常见于肺区。多见于皮肤病、更年期综合征、便秘等。
四、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1.有点状或片状红晕、充血或边缘红晕的红色丘疹,脂溢有光泽时,多为急性炎症性疾患。
2.有白色点状或片状凹陷,隆起,白色丘疹,无脂溢无光泽者多为慢性器质性疾病。
3.有结节性隆起、暗灰色点状或片状时多见于肿瘤。
4.有糠皮脱屑不易擦去者,多见于皮肤病、胃肠病及妇科疾病等。
5.有条段状、线状、圆形或半圆形白色或暗灰色疤痕时,多见于手术或外伤后的疤痕。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健康人的耳廓上有时也可看到色素沉着、白色结节或冻伤疤痕,但压之不痛,此乃假阳性,应注意与之鉴别。
五、常见疾病耳穴视诊阳性反应举例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支气管炎常在气管或支气管穴区看到点状或丘疹样红晕,或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有光泽。
2.慢性支气管炎于气管、支气管穴常呈点状、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无或有光泽。
3.支气管哮喘常于肺、支气管、气管穴区看到红色或白色点状丘疹,无光泽。
4.急性肺炎两肺区常呈点状、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的呈点状白色的边缘红晕、有光泽。
5.肺结核病于肺区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点状灰白色钙化点或呈索型,皮肤光亮。若呈点状或丘疹充血、有光泽或轻擦出血者,多为活动期肺结核;若呈点片状暗红凹陷、基底有光泽,则可能有肺空洞。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未闭动脉导管等)在心区常可见点状凹陷,或点状白色、边缘红晕等。
2.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区常呈点片状白色、边缘不清。
3.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4的病人于心区可见充血性片状红润,或微血管扩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