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2009/3/3 14:52:48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为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所创。1973年他发现在人的手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尔后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这一速诊法。其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在97%以上,而且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一、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分布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见图12—17)。第二掌骨侧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像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小。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穴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见图12—17)。第二掌骨节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这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图12—17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图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的部位或器官,而且还包括着与这些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其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头穴包括:头、眼、耳、鼻、口、牙。
颈穴包括: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上肢穴包括: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穴包括: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背。
肝穴包括:肝、胆。
胃穴包括:胃、脾、胰。
十二指肠穴包括:十二指肠、结肠。
肾穴包括:腰、大肠、小肠。
腰穴包括: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穴包括: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
腿穴包括:腿、膝。
足穴包括:足、踝。
二、第二掌骨侧测试法
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而坐或相对而立,测试者用右手托着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的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即可觉有一浅凹长槽,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即分布在此浅凹长槽内。逐穴按压时测试者左手拇指尖须按图所示姿势(见图12-18)垂直纸平面即垂直于浅凹长槽的方向旋力按压,并略带以第二掌骨骨长为轴的顺时针方向旋转30°角揉的动作。从而使指尖的着力点抵达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置的小人的内脏位置。按照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的分布图,在第二掌骨侧从头穴到足穴,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一次(如果一次测试结果不明显,可再重复揉压1~2次)。在揉压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并询问患者在所揉穴位上的感觉。如果在揉压某穴时,患者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或按压,患者就会因不能忍受而发生躲闪、抽手等反应,面部出现皱眉、咧嘴等表情,有此反应便是穴位的压痛点,这种反应称为压痛反应。如测试患者左手,则以左手托患者左手,用右手拇指尖以第二掌骨骨长为轴作逆时针揉动。手法步骤与测右手相同。
图12—18第二掌骨测试姿势
三、测试结果与疾病判断
诊测者可依据压痛点的有无及位置作出结论。
1.如果某一穴位是压痛点,则提示此穴所对应的人体上的同名部位或器官,或这一部位所处的横截面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脏器有病。这称为部位对应原则。
2.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压痛反应较右手的同名穴强,表明人体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右手第二掌骨侧相应穴位压痛反应较左手的同名穴强,表明人体右侧病重或病在右侧。这称为同侧对应原则。
3.与压痛点所在穴位的对应脏腑密切相关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