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进补食疗方
猪肝粥
原料:猪肝100~150克,粳米100克,细葱三根,生姜三片,食盐适量。
制作:将猪肝洗干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7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将细葱、生姜切碎,待猪肝熟透,粥稠将熟时,加入葱、姜、食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补血、益肝、明目。
应用:肝血亏虚所致的目昏眼花、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两目干涩、迎风流泪,以及贫血、慢性肝炎、夜盲症等而属肝血虚者。
注意:猪肝要取健康猪之新鲜者,本粥需现煮现吃,不宜放置过久,若无猪肝,亦可以牛肝、羊肝、鸡肝代替,功效基本相同。
烩鳝鱼丝
原料:鳝鱼500克,红糖、菜油、酱油、湿淀粉、醋各适量。
制作:将鳝鱼用小刀剔去骨头,除去内脏、头、尾,洗干净后切成细丝,放入锅内煸炒备用,将炒锅烧热,放入菜油烧开,然后将鳝鱼丝倒入,来回翻动,后再放入酱油、醋、红糖,加水煮熟,着入湿淀粉适量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消肿。
应用:脾气亏虚所致的身倦乏力、不思饮食、气短头晕、小便不利、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红烧鹿肉
原料:鹿肉500克,水发玉兰片30克,料油、酱油、精盐、味精、白糖、花椒水、生姜、细葱、菜油、麻油、清汤、香菜、湿淀粉各适量。
制作:将鹿肉洗干净,切成小块,玉兰片切成均匀小薄片,备用。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菜油烧热,下鹿肉炸至火红色时捞出待用。将锅内放人菜油,用葱、姜炸锅,下酱油、花椒水、精盐、白糖、味精、清汤,后再下鹿肉,先烧沸后,改用文火煨炖,至肉熟烂时,用武火烧沸一下,勾湿淀粉,淋上麻油,撒上香菜段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壮阳益精、通调血脉。
应用:肾阳亏虚所致的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筋骨麻木、痿软无力、阳痿不举、遗精早泄、小便频数,以及慢性肾炎、腰肌劳损、性功能低下等而属肾阳虚者。
四君蒸鸭
原料:肥鸭1只(约1000~200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细葱、生姜、料酒、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鸭子宰杀后,除尽毛,剁去嘴、脚爪,在鸭的背面近尾部横开一刀,抠出内脏、食管、气管,冲洗干净,在沸水锅里氽一下捞起,装人蒸碗内,将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工成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细葱、生姜洗净,葱切节,姜切片,备用,将药袋放入鸭子腹内,加入姜、葱、料酒和适量清汤,上笼用武火蒸至鸭肉烂熟,鸭骨松裂时取出,拣去姜、葱,捞出药袋,在原汤汁中加精盐、味精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养胃。
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不思饮食、腹胀便溏、神疲气短、面色萎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气阴两虚所致的烦渴干咳、骨蒸潮热、午后低热,以及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干烧黄芪鱼
原料:鲫鱼500克,瘦猪肉160克,黄芪35克,白茯苓30克,猪油、酱油、麻油、料酒、泡辣椒、蒜、生姜、细葱、味精、精盐、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鲫鱼剖除内脏,去掉鳞、鳃,冲洗干净,在鱼背部两侧剖三、四刀;将黄芪、茯苓去净灰渣,切片烘干研成细末,与精盐调和在一起,抹在鱼上备用。将猪肉洗净剁成绿豆大的丁;泡辣椒去蒂去籽,切成节;姜、葱、蒜洗净切碎备用。将炒锅置武火上,下入猪油烧至八成热时,放人鲫鱼稍炸捞起,后放肉丁炒酥,加入泡辣椒、姜、葱、蒜炒出香味,下酱油、料酒、清汤、炸鱼,改用文火烧约15分钟,翻面再烧至汁干亮油,淋上麻油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补脾、利水消肿。
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形瘦体弱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