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鼻出血
2009/1/21 14:44:25
鼻出血也叫鼻衄。引起的原因是:鼻部外伤,鼻腔疾病(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腔及鼻窦肿瘤),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天气过热或干燥,以及维生素c或维生素D缺乏等。
自测要诀
西医临床分析:
1.少量鼻出血,病人可无自觉症状。
2.大量出血可出现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3.失血过多者可导致休克。
4.长期反复出血者,可出现贫血。
中医临床分析:
祖国医学认为鼻衄是心、肺、胃之火上炎,迫血妄行所致。
不同年龄发生的鼻出血的病因常常是不同的,例如:
1.小儿有一侧性脓血涕,且有恶臭,要想到鼻腔异物,因某些小儿有将异物(黄豆、花生米、钮扣等)纳入鼻腔的怪癖。
2.青春期女性如有周期性鼻出血,应想到“倒经(即月经表现为鼻流血的形式)的可能。
3.青年期大量鼻出血,要虑及鼻咽纤维瘤。
4.中年以上鼻出血,不能忘记鼻腔的恶性肿瘤。
5.老年人的鼻出血多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关。
6.老年人在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发生鼻出血,这尽管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颅内出血的机会,但从谨慎的角度毋宁将其视为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的一种信号。
警示
·鼻咽癌在我国是常见病,常表现为清晨回缩涕中带血丝,中老年患者尤其要细心观察,必要时需去医院作详细的检查。
建议相关检查:
1.凝血四项:检查是否凝血功能障碍。
2.五官科检查:鼻腔粘膜有无炎症,溃疡或鼻肉。
自疗秘方
一、中草药内服疗法
1.肺经热盛型治方:
黄芩、山栀、桑白皮、连翘各12克,生地、玄参、麦冬、桔梗各15克,茅根、侧柏叶、旱莲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3次。
症见鼻血点滴而出,色红,量不甚多,鼻息多热,鼻燥咽干,咳嗽,身热等症。舌红苔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型治方:
生石膏45克,生地、知母、茅根、藕节各12克,麦冬、芦根、天花粉各15克,川牛膝、黄芩炭各10克。大便干结者可加生大黄8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服用。
症见鼻衄势猛量多,色深红,口干口臭,烦渴饮冷,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欠润,脉洪数。
3.肝火上逆型治方:
木通、龙胆草、柴胡各8克,黄芩、山栀、泽泻、车前子、生地各12克,当归、甘草各10克。可加茅根、藕节各12克以增加凉血止血之功。阴液亏耗者,可去车前、泽泻,加玄参、麦冬各15克,每日1次,分2次凉服。
症见鼻衄突发,出血势猛而量多,血色深红,易止而又出。伴头痛、目眩、耳鸣、咽干、口苦、两目红赤、暴躁易怒、便干而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4.肝肾阴虚型治方:
阿胶、旱莲草各15克,知母、黄柏各10克,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克。每日1剂,分3次水煎服。
症见鼻衄时发时止,其色淡而鲜深者少,量不多,出血势缓而弱,病程较持久。伴口干津少咽燥,甚者见五心烦热,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淡红而苔少,脉沉细稍数。
5.生地、赤芍、麦冬各15克,茅根25克,赤芩10克,阿胶15克。煎服。每日一剂。二、成药疗法
1.三七片:每次4-8片,1日3次。
2.云南白药:每次0.5克,1日3次。
3.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1日2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者。
4.龙胆泻肝丸:每次3粒,1日3次,口服。用于肝火上逆者。
三、外治疗法
1.用栀子炭末直接吹人鼻腔内。
2.黄鳝血适量。用文火焙干,研成细粉,在鼻出血时,吹入鼻腔中,即可止血。
3.马勃撕去皮膜,取内部海绵绒样物,压迫出血的部位,或塞人鼻孔,有很好的止血功能。
4.乌贼骨、槐花各等份,研细末,吹鼻腔内。
【注】按压法:在鼻出血时,以一手握患者一只脚,男左女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