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肠胀气(腹胀)
2009/1/21 9:43:29

  腹胀是老年人经常诉说的消化道症状,而大肠内积气是腹胀最常见的原因。正常人胃肠道内大约存有100-150毫升气体,分布在胃与结肠部位。当某种原因使胃肠道内存有的气体过多时,称为腹胀气。
自测要诀
  西医临床分析:
  引起腹胀气的常见原因有:
  1.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消化道梗阻、肠麻痹,胃下垂、胃扩张、胃酸缺乏、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2.低血钾,肝、胆与胰腺疾病,腹膜疾病,手术后等。
  3.急性感染性疾病,脊髓病变,肺气肿,心血管疾病,粘液性水肿,胶原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腹胀气。
  中医临床分析:
  中医认为腹胀气属鼓胀范畴,多因酒伤、食伤、情志郁结、黄疸积聚等所致。
警示
  ·腹胀持久不消,且日渐加重,呕吐所食之物,触摸时见肠蠕动剧烈,但突然中断,应尽快送医院检查确诊。
  建议相关检查:1.血常规:检查是否由感染引起。2.腹部X光透视或拍片:可发现是否胃肠道梗阻、胃下垂、胃扩张等引起。3.电解质测定:是否由低血钾所引起。
自疗秘方
  一、中草药内服疗法
  1.脾胃气滞型治方:
  苍术、香附、川芎各12克,焦三仙30克,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各12克。水煎服,日1剂。若腹胀较重,可加枳实15克,厚朴12克;气滞化热者可加败酱草15克,川楝子12克,兼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6克,槟榔12克;若为寒凝气滞,则去连翘,另加高良姜9克,乌药9克。  
  症见脘腹胀满,甚或疼痛,排气后得舒,嗳气纳少,大便失常,或厌食呕恶,嗳腐吞酸,苔腻脉滑。
  2.肝郁气滞型治方:
  柴胡、青皮各12克,芍药15克,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白术9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日1剂。若肝郁化热,伴见口苦嘈杂、烦躁易怒者,加丹皮12克,栀子9克;疼痛较重者,加元胡、川楝子各12克。
  症见脘腹胀痛,掣及胁肋,嗳气则舒,脉弦有力。
  3.脾虚气滞型治方:
  党参、白术、陈皮、茯苓各12克,广木香、枳实各9克,黄连、炙甘草、砂仁各6克,焦三仙30克,山药12克,肉豆蔻6克。水煎服,日1剂。
  症见脘腹痞胀,食少难消,大便溏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腻,脉虚弱。
  二、成药疗法
  1.木香顺气丸:每次6-9克,口服,1日2-3次。适用于湿阻气机所致腹胀。
  2.逍遥丸:每次6-9克,口服,1日2次。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结肠脾曲(肝曲)综合征。
  3.枳术丸:每次6克,口服,1日2次。适用于脾虚气滞型。
  4.健脾丸:每次9克,口服,1日2次。适用于脾虚气滞型。
  三、外治疗法
  1.小茴香、吴茱萸各10克,乌药、木香、白胡椒各5克,共研成细粉备用。治疗时,取药粉适量,用生姜1块共捣成泥,敷于肚脐上,外覆纱布块,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川楝子、乌药、荔枝核各30克,共研成细粉,加入冰片3克,和匀后备用。治疗时取药粉适量与醋共调成膏敷于肚脐上,外盖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用薄荷脑适量,放人纱布中包好,敷于肚脐上,然后放上热水袋进行热敷20-30分钟。
  4.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成细粉和匀,用适量凡士林调成膏,填于肚脐内,外盖纱布块,一般术毕即敷,有预防和治疗手术后腹胀的作用。
  5.吴茱萸10克,研成细粉,鲜艾叶、鲜薄荷叶各10克,与吴茱萸粉共捣成膏状,敷于肚脐内,外用纱布覆盖。每日用药2次,可连续应用。
  6.大黄30克,醋适量,将大黄研成粉末,用醋调成糊,敷贴两脚心涌泉穴。每日1次。治疗腹胀,一般1-2次可愈。
  四、食疗
  1.取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铝锅内,加蜂蜜后以小火煮沸,调匀即可。待冷装瓶备用,饭后适量食用。有理气润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