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附:灶心土)
2009/1/18 8:48:37
艾叶温经散里寒,漏崩能已血能安;
暖宫涩带胎还固,癣痒当除亦治痰;
灶心合用脾虚泻,降逆和中效不凡。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用量用法:3~log,捣艾绒作温炙用。
临床应用:
1.治吐血、衄血,取本品温经止血的作用,可与侧柏叶、花蕊石等合用。
2.治崩漏下血、胎漏下血,因下元虚寒、冲任不固而致者,取本品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可与阿胶、熟地等合用,如胶艾汤。
3.治痛经、腹痛,因下焦虚寒而致者,取其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与于姜、香附、当归等合用。
4.治宫寒不孕,取本品散寒温宫的作用,可与当归、桂枝等合用。
5.有报道本品治疗先兆流产出血、慢性气管炎等有较好疗效。有用本品治疗慢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疟疾、肺结核喘息症、习惯性流产。
验方选介:艾叶、千里光各30g水煎浓汁,洗患处治疗阴囊瘙痒症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大剂量可能引起肠胃炎、中毒性肝炎和黄疸。
药理提示:本品有镇咳、祛痰、止血、兴奋子宫、利胆等作用。
文献引述:本品为良好的温灸药材。艾叶炭的温经止血作用增强。为妇科崩漏下血的良药。前人谓之“暖子宫,止崩漏,安胎除带,外治疮癣”。《本草纲目》谓之“温中、逐冷、除湿”。
附:灶心土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用量:15~30g。
临床应用:
1.治各种出血证、因虚寒而致的吐血、便血等,取本品温中止血的作用,可与干姜、白术等合用。
2.治呕吐因中焦虚寒所致者,取本品温中止呕、降逆的作用,可与半夏、干姜等合用。治妊娠呕吐可与苏梗、砂仁等合用。
3.治脾虚久泻,取本品涩肠止泻的作用,可与附子、干姜、白术等合用。
4.有报道本品与他药合用治疗秋季腹泻有较好疗效。
验方选介:灶心土30g(包煎),陈皮10g煎水兑生姜汁服,治疗胃虚吐哕有较好疗效。
药理提示:本品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能使血管收缩。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
文献引述:《别录>谓之“治妇人崩中,吐血……”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