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炭(附:血余炭)
2009/1/18 8:46:41

        棕炭苦平敛血宜,漏崩吐衄痔疮施;
        血余更可通淋用,利水补阴且散瘀。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用量:3—10g。
        临床应用:
        1.治咯血、衄血、吐血,取本品收敛止血的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侧柏叶、大蓟、小蓟等合用,如十灰散。
        2.治崩漏兼热证者可与侧柏叶、大蓟合用;兼瘀则与蒲黄、三七等合用;兼虚寒证则可与干姜炭等合用。脾气虚衰者可与黄芪、白术、海螵蛸等合用,如固冲汤。
        3.治便血、痔疮出血,取本品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与地榆炭等合用。
        验方选介:棕榈炭、田七各lg,冲开水服治疗内痔出血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棕榈须制炭后才有止血作用。
        药理提示:本品生用无止血作用,制炭存性止血效果较好。
        文献引述:《本草纲目》谓之“棕炭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
        附:血余炭
        性味归经:性平,昧苦。归肝、胃经。
        功效:止血散瘀,补阴利水。
        用量:6~10g,研末服,每次1.5~3g。
        临床应用:
        1.治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取本品止血的作用,可与花蕊石、三七等合用。
        2.治崩漏,取本品止血散瘀的作用,可与棕榈炭等合用。
        3.治血淋、小便涩痛,可与小蓟、滑石、白茅根等合用。
        4.治便血,可与生地黄、地榆、槐花等合用。
        5.有报道本品对溃疡病出血、外伤出血都有较好疗效。
        验方选介:血余炭研末,每次1.5g,每天3次,治疗声带粘膜下出血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本品口味浊重,有令人呕吐的副作用。
        药理提示:本品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文献引述:《药性论》谓之“消瘀血、关格不通,利水道”。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