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13/1/15 14:03:46

  郑陶万除湿通络补肝胃强筋骨
  
  郑陶万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业医60余年,对治疗风湿病有独到之处。
  
  郑老认为治风湿应该首辨虚实,虚者多为气血亏虚、肾虚,实者多为寒湿痹阻或湿热阻滞。治疗相应给予补益气血,散寒除湿通络。
  
  基本方:羌活、独活各20g,鸡血藤、路路通、寄生、狗脊各30g。方中羌活、独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羌活主入太阳经,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之邪,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独活主入少阴经,偏于祛除下半身的风寒湿邪。鸡血藤、路路通活血化瘀,寄生、狗脊味苦甘,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气血虚者加当归15g,黄芪、苏条参各30g补气养血;肾阳虚者加淫羊藿25g,广巴戟、杜仲、菟丝子各30g,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湿热盛者加地骨皮、薏苡仁各30g,秦艽15g,地骨皮善清肝肾之虚热,疗有汗之骨蒸,秦艽味苦辛性微寒,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退虚热、清湿热;寒湿盛者加麻黄、桂皮、姜黄各10g,制川乌(先熬去麻味),乌梢蛇(先熬1小时)各30g。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调整用药,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
  
  刘某,女,25岁,1994年11月4日初诊。感腰背部疼痛酸强1年余,加重1周,左下肢痛甚,接触冷水加剧,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郑老辨证认为证属寒湿痹阻,治以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麻黄、桂枝、独活、木香、猴骨各10g,狗脊、鸡血藤、路路通、寄生、续断各30g,香附15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药4剂,腰背关节酸强痛大减。再4剂,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周嘉陵针灸治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一般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会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的损伤。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
  
  周嘉陵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插补肾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周嘉陵认为针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消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比非甾类抗炎药低,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取穴:
  
  (1)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2)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髑、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
  
  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插
  
  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由附子、丁桂、冰片按40:9:1比例制成)。
  
  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
  
  白淑红独活寄生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顽固,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辨证标准:本汤剂主要适用于脾肾两虚,风寒湿邪乘虚客于筋骨之间,凝聚脊里之症。凡具备两个主症或两个以上次症,舌脉象有一个符合者,即可诊断。①主症:腰背疼痛,屈伸不利。②次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