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胃下垂
2013/1/15 11:19:15

四、胃下垂
(一)概 述
胃下垂是指人体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从解剖生理角度来看,正常腹腔内脏器的位置,主要靠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①横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动力;②腹内压力的维持,特别是腹肌力量和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③邻接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所以本病的发生多与膈肌悬吊力不足,韧带和腹肌松弛,腹内压下降等因素有关。本病常见于女性,瘦长体型者,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或卧床少动者等,尽管治疗比较难,但预后较好。
本病初期轻度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厌食、嗳气或便秘等。站立劳累及饭后上腹部胀满加重,双手托扶下腹部则症状减轻,有的患者胃内出现振水声,同时伴有头晕、心悸、全身乏力及直立性昏厥或其他脏器下垂。X射线钡餐摄片为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显示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髂嵴连线以下,且呈无张力型胃,即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底部宽大,窦部低于幽门水平。胃蠕动无力,餐后6h仍有部分胃残留物存在,十二指肠降部常位于幽门管之后;另外,饮水使胃腔充盈后,超声波检查,可测出胃下缘移入盆腔。
胃下垂与中医学的“胃缓”症状相似,本病的成因是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内伤七情、劳倦过度或素体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虚无力升举,血虚不能濡养,而出现下陷、痞塞、腹胀、嗳气等症状。本病的治疗,一般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消食导滞,养阴和胃,疏肝解郁,温阳助运,活血化淤等法。
(二)名医妙方
1.施今墨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方药】 炙黄芪15g,升麻5g,神曲6g,炙甘草3g,柴胡5g,半夏曲6g,党参10g,白术10g,油当归12g,茯苓10g,砂仁5g,桔梗5g,炒荷叶6g,陈皮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益气补中,升阳益胃。
【案例】 阎某,男,27岁,病历号518632。数年以来,每于饭后即感脘腹痞满不适,有时微觉坠痛,嗳气,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睡眠欠佳,头晕,腰酸,身倦,四肢乏力,精神萎靡,体重日渐下降,于郑州某医院诊为胃下垂,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缓。辨证立法: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失其健运则胀满、嗳气、嘈杂、便结等症随之而现;元气因之不充,身倦、肢乏、消瘦等衰弱之象亦由之而现。治宜补中益气汤,投以上方。服药11剂后,食欲增进,诸症大减,即返河南。仍按原方,改拟丸剂常服,每日早服香砂六君子丸9g,每日临卧服加味补中益气丸6g,连服30d,白开水送下。
【按语】 从脉证表现综合来看,本患胃下垂病属于虚,因胃气虚则松弛,松弛则下垂,故用加味补中益气汤以益气补中、升阳益胃,继而又合健脾益气之香砂六君子丸以善后,调理1个月而愈。
 
2.黄文东 理气化淤和胃方
【方药】 制香附9g,木香6g,川楝子9g,白芍9g,延胡索9g,旋覆花9g(包),佛手9g,丹参9g,夜交藤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理气化淤,和胃止痛。
【案例】 石某,女,33岁,工人,1975年6月5日初诊。素有胃痛,曾做放射线钡餐造影,诊断为胃窦炎、胃下垂。近1个月来胀痛尤甚,服西药仅能临时止痛,嗳气、恶心、咽梗,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夜不安寐。近来体重减轻3.5kg,思想负担颇重,虑其癌变。脉小滑,苔薄腻。气机郁滞,淤阻胃络,胃气失于降和;治以理气化淤,和胃止痛。服上方7剂后,胃痛纳食更甚,腹胀,按之疼痛,嗳气频频,恶心口淡,头晕,夜寐略安。再守原意,加入辛通苦泄之品,原方去夜交藤,加花椒3g、制大黄6g。服7剂后,1周来胃痛小发1次,泛恶、嗳气消失,胃脘嘈杂,有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