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消化道出血
2013/1/15 11:18:08

 
六、上消化道出血
 
(一)概 述
 
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t)系指屈氏韧滞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腺、胆囊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本病在西欧的发病率约为每年50~150人/10万。上海中山医院1981年~1988年资料显示,本病占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1.3%。近年来资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平均年龄在上升,乃与世界人口老龄化有关。本病的病因较多,可因炎症、机械、血管、肿瘤以及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道而引起,其中以下8种疾病占93.9%,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糜烂、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溃疡、食管贲门撕裂症、十二指肠糜烂、赘生物。而因血管瘤、胆汁源性出血、蓝色弹性疱疹综合征(bluerubberblednevussyndrome)、结缔组织病血管炎、弹性假黄色瘤(pseudoxanthomaelasticurw)引起者较罕见。
 
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其中应首先对本病做早期识别,还应对出血量做出估计,并对其持续或停止做出判断。对本病的病因和部位的诊断应据病史与体征;消化性溃疡80%~90%都有长期规律性上腹疼痛史,并在饮食不当、精神疲劳等诱因下并发出血,出血后疼痛减轻,急诊或早期胃内镜检查即可发现溃疡出血灶。呕吐大量鲜红色血而有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等病史,伴有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体征时,以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最大可能。45岁以上慢性持续性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伴有缺铁性贫血者应考虑胃癌或食管裂孔疝。有服用消炎止痛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或严重创伤、手术、败血症时,其出血以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可能。X射线钡餐透示为常用检查方法。内镜检查对本病的病因确诊率可达95%。放射性核素显像及血管造影术对血管异常、血管发育不良、血管扩张、动静脉瘘和血管瘤的检查有特异性。上消化道出血应属中医“吐血”、“便血”范畴,多因湿热蕴结,热伤胃络,肝气不舒,郁火伤胃;劳倦久病,脾虚气弱而致。治疗上应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则,予以清热凉血止血、理气解郁止血、健脾益气固摄等法。
 
 
 
(二)名医妙方
 
1.谢昌仁 溃疡止血方(粉)
 
【方药】 黄芪15g,太子参12g,白术6g,炙甘草5g,当归6g,白芍10g,阿胶珠10g,地榆炭10g,侧柏炭10g,乌贼骨12g,煅龙牡各15g。溃疡止血粉:乌贼骨3份,白及2份,参三七粉1份。
 
【用法】 溃疡止血方以水约1000ml,煎煮滤液350~400ml,每日1剂,每煎2次,早晚频服。溃疡止血粉按以上比例混合,共研极细末,每次5~10g,每日2~3次,温水服下。
 
【功效】 溃疡止血方: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定痛。溃疡止血粉:收敛止血,活血化淤,制酸止痛,生肌护膜。
 
【案例】 潘某,男,32岁,某厂技术员,住院号41565。患者1971年起即有胃脘痛病史,钡餐拍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80年7月1日上午突然解柏油样便约600g,伴胃脘疼痛,纳谷减少。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乃收入院。入院时面色少华,神倦乏力,四肢欠温,纳谷不香,大便色黑如柏油样,日解1次,苔薄白,脉濡。此属久痛入络,脾胃虚弱,中阳不运,气不摄血,血从下溢。治以益气摄血法:黄芪15g,太子参12g,白术6g,炙甘草5g,当归16g,白芍10g,阿胶珠10g,地榆炭10g,侧柏炭10g,乌贼骨12g,煅龙牡各15g。服药2剂,加溃疡止血粉10g,每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