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肠结核
2013/1/15 11:16:38

八、肠结核
  (一)概 述
    肠结核(tuberculosisofintestine)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本病在我国过去较常见,解放后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患病率又有上升的趋势。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肠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者约占90%以上。好发于回盲部,其次为升结肠,少见于空肠、横结肠、降结肠。
    临床表现符合肠结核,X射线钡餐检查有典型的肠结核征象,同时有肺结核者可以确诊。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属中医“腹痛”、“腹泻”范畴,其发病因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的功能障碍,治疗应辨证而分别施以清热、化湿、补虚、泻实、固泄、止痛等法。
(二)名医妙方
1.张泽生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方药】 潞党参9g,生黄芪9g,炒白术9g,青升麻3g,法半夏9g,广陈皮5g,炒枳壳5g,广木香3g,沉香曲9g,炮姜炭1.5g,炙甘草3g,香橼皮5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益气健脾,升清助运。
【案例】 徐某,女,32岁,门诊号469378。初诊:脾虚气弱,清阳不升,腹部胀满,大便不爽,虚坐努责,肛门作坠,已有10余年,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肠结核。舌苔淡白,脉沉迟。拟予益气升清运脾法。潞党参9g,生黄芪9g,炒白术9g,青升麻3g,法半夏9g,广陈皮5g,炒枳壳5g,广木香3g,沉香曲9g,炮姜炭2.5g,炙甘草3g,香橼皮5g。5剂。药后腹胀已消,肛门作坠亦减,食欲渐振。唯大便3d不通。脉沉细渐起,舌苔淡白。清气初升,阴血尚亏,肠腑失于濡润,原方去沉香曲,加淡苁蓉9g、黑芝麻9g温润之味。5剂。上药服后大便畅通,腹胀已除。入冬以来,工作烦劳过度,腹部又觉作胀,头昏且痛,食欲颇佳,脉沉细,舌苔薄白。仍当益气升清,健脾助运。药用潞党参、炙黄芪、炒白术、青升麻、淡苁蓉、大白芍、白蒺藜、炮姜、陈皮等调理至愈。
【按语】 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宜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主运化,输布水谷之精微,升清降浊。脾虚而健运失司,气滞于中,则腹部胀满。清气不升,故肛门坠迫。经投益气升清运脾,腹胀即除,食欲增加,肛坠亦减。气虚无传送大便,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以潞党参、生黄芪、青升麻益气升清,炮姜炭温阳,甘草和中,炒白术、广陈皮、广木香化湿健脾、以助健运,法半夏、炒枳壳理气宽中。继因肠腑失于濡润,大便经常秘结,张泽生在运用益气健脾的同时,增以淡苁蓉、黑芝麻,濡润大肠,而收显效。后因烦劳过度,腹胀又作,仍以原方加减调治而得痊愈。
 
2.孙德龄 五味异功散
【方药】 党参、山药各15g,焦白术、陈皮、三棱、莪术、扁豆各10g,炙甘草、生姜各5g,广木香6g,黄芪30g,茯苓12g,大枣3枚。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益气健脾,活血散结。
【案例】 霍某,男,45岁,1984年1月20日初诊。患者慢性泄泻、体纳差乏力、消瘦近15年。4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在地区某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肠结核,给予抗痨治疗。出院后,泄泻仍作。刻下:身体消瘦,纳差,乏力声怯,不能坚持工作,大便日4~5次,为糊状,无黏液。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无力。证属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水湿行滞。治宜益气健脾,活血散结。五味异功散加味:党参、山药各15g,焦白术、陈皮、三棱、莪术、扁豆各10g,炙甘草、生姜各5g,广木香6g,生黄芪30g,茯苓12g,大枣3枚。服药25剂,泄泻停止,精神转佳,饮食增加,坚持正常工作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