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急性阑尾炎
2013/1/15 11:13:54

十一、急性阑尾炎
(一)概 述
急性阑尾炎(acuteappendicitis)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对任何有急性腹痛或腹膜刺激症状的患者在鉴别诊断时都应考虑到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后良好。因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与其他腹内疾患混淆,如处理不当,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甚或死亡,而目前尚无法预防。早期诊断、穿孔前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最主要的方法。西方国家大约7%的人一生中曾患急性阑尾炎,北医一院资料显示,0.9%的急腹症患者为急性阑尾炎,男性略多于女性。其病因是阑尾腔梗阻后继发细菌感染,临床有急性单纯性、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等多种类型。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依靠转移性痛和右下腹定位压痛的特点来确诊。但如阑尾的解剖位置异常,同时受到镇痛剂或泻剂的影响,或延误了病情等,诊断须详问病史,反复触诊,参考白细胞计数和体温的升高,方可诊断。本病属中医学“肠痈”范畴。其发病多因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忧思抑郁等,导致浊热淤腐、滞结不散而成痈。治疗上当分初期、酿脓期、溃脓期而通腑泄热,分别施以行气祛淤、解毒透脓和排脓养阴为法。
 
  (二)名医妙方
1.董建华 阑尾炎方
【方药】 银花12g,连翘12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红藤30g,赤芍9g,牡丹皮9g,桃仁9g,丹参12g,延胡索12g,生大黄4.5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案例】 赵某,女,61岁,1972年5月29日初诊。右下腹痛4d,前2d伴发热、呕吐、纳差、口干,大便正常,小便色黄。检查: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隐约可触到肿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6×109/L。舌质红、苔边白、中微黄,脉细数。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中医辨证:病属湿热积滞,肠络不通。治宜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投上方,服药3剂后腹痛消失,纳增,唯觉下腹作胀。淤滞已行,毒邪渐解,仍有气滞未除。上方去桃仁、丹参、延胡索、生大黄,加乌药9g,青、陈皮各9g,枳壳9g。又服药3剂,腹胀消失,食欲增加,血常规检查正常。查:腹平软,右下腹有轻度压痛,未触及肿块。嘱停药,注意饮食调理。
【按语】 董建华所治本患系由年老胃弱、饮食不适、劳伤过度,致使湿热积滞肠内,气血蕴结,聚而成痈。治宜清热解毒,化淤通腑。故用药数剂即愈。
 
2.何 任 阑尾清解方
【方药】 粉丹皮6g,红藤9g,冬瓜子12g,薏苡仁12g,桃仁6g,川朴3g,败酱草12g,连翘9g,金银花9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清热解毒,下气行淤。
【案例】 潘某,男,42岁,1965年6月7日初诊。患慢性阑尾炎,现感右下腹痛,大便色黑不畅。舌苔厚。治宜清解为法,投上方。服药3剂后,腹痛已解,便色转黄,唯阴囊痒有湿疹、胸闷,再以原意兼利湿法治之。上方去粉丹皮、红藤、桃仁,加黄柏6g。3剂。另外洗方:蛇床子12g,金银花9g,野菊花9g。煎后洗阴囊,3剂。
【按语】 何任认为,本病是湿浊、热毒淤滞肠道所致。内有淤滞,故可有腹痛,运化不利则便下不畅。方用败酱草、薏苡仁、冬瓜子祛浊排脓,桃仁、川朴理气行血以散淤,牡丹皮、金银花、连翘解热毒。合而用之,有解毒行淤排脓的作用。热毒得泄,淤阻得通,则阑尾炎症随之消除。
 
3.孙一民 阑尾炎方
【方药】 金银花18g,连翘18g,蒲公英18g,丹参18g,香附6g,陈皮9g,白芍18g,扁豆花9g,竹茹6g,牡丹皮9g,薏苡仁18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消痈止痛,活血理气。
【案例】 郭某,男,41岁,1977年5月9日初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