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直肠脱垂
2013/1/15 11:12:04

十三、直肠脱垂
(一)概 述
直肠脱垂系指腹内压增高时,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于肠门之外的病变。其发病多因发育缺陷、腹压增加、组织软弱而引起。临床上可分部分脱垂、完全脱垂(包括滑动型脱垂和套叠型脱垂)。多见于幼儿、年老和久病体弱的患者。症状不明显者,仅在排便时出现,便后自行复位;持续数年,以后脱出物逐渐增大,须用手托方能复位。幼儿发育过程中骶骨曲度较直,肛门括约肌肌力较弱,啼哭或腹泻常易诱发,以部分脱垂较多见,在成人中以完全脱垂较多见。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分娩易使盆底筋膜和肌肉等受到牵伸而松弛,所以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直肠脱垂检查时可看到肛门口呈散开状,指诊可见肛管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直肠镜检可作为鉴别内痔脱垂的主要手段。直肠脱垂属中医学“脱肛”范畴,多由中气下陷、湿热壅滞等而成,治疗应补气举陷、清热除滞,严重者符合手术指征时应尽快手术。
 
(二)名医妙方
1.蒲辅周 脱肛方
【方药】 白人参(或党参)6g,莲子肉9g,山药9g,枸杞子6g,肉苁蓉12g,火麻仁12g(打),橘红6g,大枣2枚,胡桃肉2枚,葡萄干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益中气,滋肝肾。
【案例】 张某,男,69岁,1966年10月31日初诊。纳食较少,形瘦,精神不好,睡眠较差,有时脱肛。脉弦缓,舌正无苔。老年中气不足,肝肾阴虚;治宜益中气,滋肝肾。用脱肛方,5剂,水煎服。药后食纳、精神、睡眠皆好转,脱肛已基本不犯。六脉缓和,舌正无苔。原方再服5剂,以善其后。
【按语】 患者脱肛,年近七十,肝肾已衰,中气不足,用益中气、滋肝肾而获效。胡桃肉、枸杞子、莲子肉、山药、大枣、葡萄干皆有营养,并能调补肝肾。以肉苁蓉、火麻仁,可加蜂蜜润肠通便,亦是治疗脱肛的重要一法。
 
2.彭显光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方药】 黄芪30g,潞党参20g,升麻15g,柴胡15g,陈皮9g,焦白术15g,当归9g,诃子15g,怀山药20g,煅牡蛎粉15g,炙甘草6g。
【用法】 除牡蛎粉外,余药加入药罐煎开30min,去渣取汁,放入牡蛎粉调匀内服,每日3次,20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 补中健脾,举陷固摄。
【案例】 王某,男,36岁,住院号244473。自诉20年前大便后出现肛门块物脱出,曾到某医院经多方治疗无效。近年来肛门块物脱出加重,需用手托还纳,并见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曾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蹲位排便时,可见直肠全层脱出于肛外约6cm,呈圆柱形,黏膜表面有环状皱襞,指诊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诊断为直肠脱垂(Ⅱ度);证属气虚下陷,固摄无权;治以补中健脾、举陷固摄法。予加味补中益气汤20剂,每日1剂,并配合外敷固脱收敛散。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无块物脱出,继服原方10剂后查: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语】 彭显光认为,脱肛系气虚不能固摄所致,故本方是治疗脱肛的基本方,用之收效甚佳。加减法:如患者面色苍白、心慌、头晕目眩、脱出直肠常并有溃疡等,此为血虚,可加熟地黄20g、白芍15g;如体弱健忘、腰膝酸痛、耳鸣尿频、肛门松弛,多见于老人、妇人,此为肾虚,可加肉桂10g、枸杞子15g、巴戟天15g、补骨脂15g、益智仁15g、龟鹿胶各10g;如肛门灼热、肿胀、红赤疼痛、大便干结、口干不欲饮,此为气血虚夹湿热,可加黄芩15g、黄连10g、火麻仁20g、枳实12g。此外可用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15g、冰片5g,共研细末,名固脱收敛散,大便后涂敷于脱垂部分,纱布包扎,则效果更佳。
 
3.余立杉 益气举脱汤
【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