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相兼夹杂与转化
2009/2/1 10:05:21

        八类证候分别述,其实之间不孤立;
        相兼转化与夹杂,更有真假要注意。
        八纲的八类证候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兼、夹杂、转化、真假等关系,特别是寒热真假尤其要注意辨别,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真寒假热貌似热,发热烦躁索水急;
        阴盛格阳浮于外,引火归元莫迟疑。
        真寒假热证是内有真寒,外现假热,表现为发热面赤,口渴索饮,但给水又置而不饮,脉洪大而重按反无力,此非真热,乃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假象,切不可发汗退热,否则阳随汗亡而不可救,当引火归元方为正确。
        真热假寒阳被郁,非为阳虚失温煦;
        里热炽盛邪气实,苔黄脉实可凭据。
        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外现假寒,可见于发热性疾病,表现为里热内盛,反见四肢冰凉,恶寒,但仔细观察,可见舌质红苔黄厚,脉沉实有力,此为邪气太盛,阳气被郁所致,不可用温法,当清泄里热,邪除阳气得以敷布,肢厥自然消散。
        至虚盛候假实证,原为气虚无力运;
        胀便闭喘难平,舌淡脉弱少精神。
        真虚假实真正的原因为虚,但表现出来却是实证,又称“大实有赢状”。例如,脾虚不运,可出现腹胀,但这种腹胀时时自减,不似实胀之持续胀闷不减,观其舌象淡嫩,知为虚证,不可单纯行气消胀,应补脾益气助运化则胀自消。此外,气虚便秘、肺肾虚之咳喘等都属于此类。
        大实赢状假虚证,独处藏奸正气损;
        补益之剂全无效,攻下实邪病自轻。
        真实假虚真正的原因为实,但表现出来却是虚证,又称“至虚有盛候”。如《金匮要略》中所述的女性干“血痨证”,表现为面黄神疲,消瘦不思食的一派虚象,但仔细观察可见舌质紫暗,脉涩而有力,单凭此可以判断此非虚证,补法无效,为瘀血干结在内,消耗正气,阻碍新血再生所致,当活血去瘀,病自除,古又称“独处藏奸”,既某些细小的地方正是问题之所在。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