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7 15:04:46

 
平补缓消法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杜云渡医师(河南省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邮编:475003),自1990年以来对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11)患者采用平补缓消法治疗,疗效满意。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11)是由于一种小淋巴细胞克隆性扩展,逐步积累而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恶性疾病。Cl在我国发病率较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多以其他疾病而就诊。西医对cll的治疗多采用化疗、放疗等,目前疗效不太满意,且副反应较大,患者非常痛苦。中医辨证属本虚标实,治以平补气阴、缓消痰核之法。
 
    治疗方法采用平补缓消法治疗。药物组成:白术15 g,人参10 g,茯苓18 g,甘草3g,川芎2,0 g,归尾12,熟地15 g‘,赤芍12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麦冬15 g,玄参12 g,五味子9g,菟丝子9g,山萸肉9 90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当归、赤芍、熟地滋阴养肝;加川芎人血分理气,使当归、熟地补而不滞;玄参、麦冬甘寒养阴生津;五味子酸敛止汗;菟丝子、山萸肉补肾填精;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消痰核,散郁结。诸药合用,培正周率,祛邪消痰,以求长效。
 
  加减化裁:
 
  肺部感染加金银花9g,鱼腥草15 g,川贝9g,黄芩9g等。
 
  脚肿大者加鳖甲12 g,唐虫6g等。
 
  扁桃体肿大者加马勃9g,射干6g等。
 
  上药加水浸泡后浓煎至200 m1—300ml每日2次服用。至临床症状好转后上方制成丸剂,每次9g,每日3次,长久服用。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50岁~71岁,平均62.1岁;病程半年—2年。临床表现:乏力、疲倦、食欲差者6例,伴淋巴结肿大者5例,伴脾肿大者4例,合并肺部感染者4例,扁桃体肿大者1例,伴贫血、血小板减少者1例。
 
    全部病例均根据症状、血象、骨髓象及免疫学检查而确诊,标准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中慢淋的诊断标准。
 
    ①血象: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数在10~60×10g/L,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血涂片可见破碎细胞;②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均见减少;③免疫学检查:慢性白血病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血清蛋白电泳显示低7球蛋白血症,1gA、1gM降低,1gG增多;④排除淋巴瘤、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期按国际上对C11的分期分为3期,其中1期2例、2期3例、3期1例。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显效:周围血白细胞低于15×10g/L,淋巴细胞小于0.4,淋巴结、脾脏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周围血白细胞低于20×109/L,淋巴细胞小于0.6,淋巴结、脾脏有所缩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血象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6例中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经随访存活5年以上者1例,3年以上者4例,1年以上者l例。
 
    【病案举例】  王某,男,50岁。因咳嗽、胸闷、胸痛2年,加重1周,伴咯白黏痰、发热、疲乏、口渴不欲饮、便秘、心中烦躁、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滑,于1994年4月25日人院。查体:神志清,形体消瘦,体温38℃,面色红赤,咽喉部充血,颈部、颌下、锁骨上、右腹下及左腹股沟处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压痛,质硬,推之可移,右侧胸廓略高于左侧。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弱,中肺有湿啰音,右胸及右肩胛下角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31-2×109/L,中性粒细胞0. 22,淋巴细胞0.78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血涂片可见破碎细胞,血红蛋白130 g/L血沉60 mm/h,总蛋白65 g/L,白蛋白33 g/L,球蛋白32 g/L,AKP11金氏单位,1gG27 g/L,1gA 1.93 g/L,1gMl.03 g/L,co.56 g/La
 
    辨证:气滞血瘀,宿痰停肺,兼有气虚。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