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2012/12/28 9:09:21
第一章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一、夏季养生指导
“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人虽然是有思维、有情志的高级动物,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生活、情志,但人也是天地之气的产物,只有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一致,才能和谐地生存于其中。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乃至情志,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达到与天地相应,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智慧的人,都是顺应四季寒暑的变化,通过调节起居、饮食和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它们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相统一,即“春气之应,养生之道;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只有这样做,外来的邪气才不会侵犯人体,顺应了四时阴阳特点,才能颐养天年!
那么在夏季应该怎样调养自己的阴阳呢?首先就要了解夏天的特点。
二、夏季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蕃,即茂盛;秀,即华美。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其间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人是万物之灵,也应该神气饱满,体力旺盛。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宣发于外,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饱满,情绪外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机。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夏季与其他季节不同的是,有一阶段呈现出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不仅气温高而且雨水多、湿度大,最为潮湿闷热。中医把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患病。三、夏季养生原则
1、夏季要养阳
《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准则。养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阳是一种向外发散的状态
夏天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繁华的季节,夏季养阳就是培养人体一种蓬勃向外发散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该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应,夏天可以适当晚睡而早起,积极地参加户外的活动。不要为了躲避阳光而长时间待在房屋里。通过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身体对暑热的耐受性,并使阳气得以宣发。暑热的气候容易使人烦躁,所以要注意养性,避免心急燥热,通过运动发汗等方式把体内的郁闷宣泄出去,使身体顺应夏季宣发生长的状态。
养阳即养人体的阳气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外盛,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湿热,凉茶成为人们最爱的饮品,无论男女老幼每天必饮数杯,以此来清暑热。人们却不知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过度地饮用凉茶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损伤脾肾的阳气,导致脾肾阳虚。同时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汗出得较多,毛孔开泄,如果贪凉,如汗出后受风或空调过凉都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长夏的湿热也最易伤及脾阳,所以不要认为夏天只有暑热之邪,而恣食生冷,贪享寒凉。要注意养护阳气,凉茶的配伍不要过于苦寒,尤其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长夏季节高温而多雨,湿病多见于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