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2012/12/28 9:00:12
第五章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中医病因学说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世尊其为“医圣”。他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后世以张仲景的这段话为基础,将病因概括为三大类,即外因、内因、其他原因。外因包括六淫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所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其他因素包括外伤和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1.外因——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淫的概念源于“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它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是不会致病的。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气太过(如夏天热极、冬天寒极),六气不及(如暑天不热或冬天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等,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发病,这时六气就变成六淫。
六淫侵犯人体致病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①外感性六淫致病,多从体表或口鼻入侵,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头疼等感冒初期症状中医称为表证。如果表邪不能及时驱除,由表入里损伤其他脏器可使病情加重,如感冒加重侵犯肺脏可以转变为肺炎。像《素问》中说:“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说明了外邪侵犯人体之后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②季节性六淫多与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有关,多是由于各个季节的主气过盛而形成淫邪致病。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③地方性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例如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中医认为同样的疾病因为地域的差异,病因和用药也不相同。如夏季感冒北方多为暑热,南方则多为暑湿。
④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独致病,也可兼夹致病,如夏季暑邪可以单独致病如暑热,也可以和湿邪相合致病为暑湿。
⑤转化性六淫在致病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其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寒邪入侵本身体质偏阳的人,正邪抗争于里就会发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
TIPS1夏季易感邪气
夏季引起疾病的邪气是哪几种呢?古人告诫我们“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一提到夏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暑热,昼不得安,夜不得眠,故暑气是夏季的主气,暑邪为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天的气候不只是炎热,而且十分潮湿,所以湿气是长夏的主气,湿邪为长夏的主要治病邪气。盛夏暑热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而长夏的湿热则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TIPS2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是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只在夏天发生。暑邪纯属外邪。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那么暑邪伤人,多会出现一系列热性的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口渴、舌红、脉象洪大等。
②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暑为阳邪,阳会呈现出向上、向外的状态,即升散。所以当暑邪侵犯人体时,人会头晕、心烦,甚至突然昏倒,这就是中暑。向外,是说暑邪多从皮肤毛孔侵犯人体,导致毛孔开泄,大汗出。汗属于人体的津液,汗出过多则会导致津亏液伤。中医认为“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