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儿科疾病
2009/1/12 9:59:25

  1.新生儿窒息
    是指胎儿在宫内或产程中呼吸障碍引起缺氧,是新生儿期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分为宫内窒息(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两种,其表现不同。   
    (1)血气分析:如动脉血酸碱度(pH)等于或低于7.25,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65千帕(kPa),提示为严重缺氧。
    (2)Apgar评分法判断:新生儿窒息,按出生后1分钟(min)内的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苍白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发绀窒息);如生后1分钟评分为8~10分,但在数分钟后降至7分以下,仍属于窒息。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其本质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卵磷脂)缺乏,多见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多在生后1~6小时内发病,呈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呼气性呻吟、呼吸衰竭等。
    (1)血气分析: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剩余碱(BE)减少,呈混合性酸中毒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2)胃液泡沫稳定试验:无泡沫,即为阴性,可诊断为肺透明膜病。   
    3.新生儿肺出血
    指肺部大量出血,至少累及2个大叶,不包括肺部散在灶性小出血。多在生后5日内发病,早期反应差,可有早期休克,继而呼吸困难,肺部湿口罗音迅速增加;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进入休克状态,口或鼻溢出鲜血、血性泡沫或咖啡样液体。胸部x线摄片有助于诊断。
    (1)外周血检查:白细胞(WBC)数可高可低或正常;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可进行性下降;红细胞(RBC)数下降,细胞形态变化、破碎或皱缩。
    (2)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为阳性。
    (3)血气分析:多为混合性酸中毒表现。
    4.新生儿硬肿症
    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缺氧、血液循环障碍或热能不足所引起的综合征。生后1~2周内新生儿发病率高,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患儿不吃、不哭、少动,体温下降,皮肤变硬如橡皮状或有“冷、硬、红、肿”的特点等。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等有助于诊断。
    (1)新生儿硬肿症评分:轻度,总分为0;中度,1~3分;重度,4分以上。
    (2)红细胞比容(HCT)测定:可升高。
    (3)血糖(GLU)测定:可降低。
    5.小儿肺炎
    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为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中、小湿性哕音,重症病例有鼻翼翕动、口周发绀、明显三凹症,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胸部X线摄片有助于诊断。
    (1)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也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降低或正常。
    (2)气管分泌物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找到致病菌或病毒,即可确定诊断。
    6.支气管肺炎
    又称小叶性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临床上,可见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发绀等;重症肺炎,除呼吸极度困难、发绀明显外,还可出现循环系统受累的心肌炎和心力衰竭表现、消化系统受累表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等。胸部X线摄片、血气分析等,有助于诊断。
    (1)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细菌性小叶性肺炎,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均升高,并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性小叶性肺炎,WBC计数正常或降低,而淋巴细胞(L)可增高。
    (2)碱性磷酸酶(AKP)测定:中性粒细胞(N)AKP积分<60,常提示为病毒感染性支气管肺炎;>200,常提示为细菌感染性支气管肺炎。
    (3)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取双份血清做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测定,两次测定间隔为10~14天,如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升高,可肯定诊断。
    (4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