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妇产科疾病
2009/1/12 9:55:03

  1.经前期综合征
    又称经前期紧张症,它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症候群。往往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出现头痛、头昏、烦躁、易激动、焦虑、抑郁、乳房胀、下肢水肿等症状,随月经的来潮而症状好转至消失,呈周期性发作。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多不需要化验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1)血、尿雌激素和孕激素测定:一般每周检测1次,可观察到排卵期后孕激素/雌激素比值低于正常妇女。
    2.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规则,月经量明显增多,盆腔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体温双相者,称为月经过多。诊断性刮宫检查、前列腺素(PGS)系列产物测定等,有助于诊断。
    (1)基础体温测定:可呈双相曲线。
    (2)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测定:可增多。
    3.绝经期综合征
    指妇女在绝经期出现以自主神经失调为主的综合征。分绝经前期和绝经期,前者以月经紊乱为主要表现;后者,典型的为发作性面、颈部潮热、发红,继而大量出汗,过后可有畏寒、发抖、烦躁不安等,还可有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皮肤症状、代谢失常症状等。
    (1)尿雌、孕激素测定:尿雌激素排量减少,尤以雌二醇(E2)及雌酮(E1)减少更为明显;孕二醇减少或缺如。
    (2)血及尿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成熟激素(LH)测定:尿促卵泡成熟激素逐渐增高,血促卵泡成熟激素及促黄体生成激素明显高于正常值(放免法)。
    (3)血催乳激素(PRL)测定:可减少。
    (4)阴道涂片检查:角化细胞减少,多数为基底层及少数中层细胞。
    4.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性闭经
    因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失调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性闭经。表现为闭经、不孕,但无潮热现象,基础体温呈单相,妇科检查子宫偏小,有时可扪及略大的卵巢。
    (1)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曲线。
    (2)血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测定:两值偏低,促黄体生成激素与促卵泡成熟激素(LH/FSH)比值小于3。
    (3)垂体兴奋试验:一般呈阳性反应。
    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称桥本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该病多见于中年妇女,起病缓慢,以颈部甲状腺肿大为突出表现,甲状腺质地较硬、无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会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1)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如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球蛋白抗体测定,可明显增加。
    (2)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95%可为阳性。
    (3)甲状腺功能测定:本病早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可在正常范围;本病后期,病人T3、T4均可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
    (4)过氯酸盐排泌试验:可为阳性。
    (5)甲状腺穿刺活检:镜下可见淋巴细胞(L)、浆细胞浸润。
    6.特发性水肿
    是一种常见于20~50岁妇女的水、钠代谢紊乱综合征。水肿呈周期性,往往伴有肥胖,故又称“周期性水肿”、“水潴留性肥胖症”。水肿可因体位、环境、情绪的改变而加重或减轻。临床上可出现水肿、肥胖、月经延期、口渴多饮少尿、胃肠功能紊乱、心悸、胸闷气促及神经精神症状等。
    (1)血、尿常规及血浆蛋白检测:血、尿常规正常,可排除心、肝、肾等病变;血浆蛋白正常,可排除低蛋白血症。
    (2)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垂体前叶功能检查:均为正常,可排除有关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口服葡萄糖耐量及同步胰岛素试验:正常,可排除糖尿病或高胰岛素血症。
    (4)立、卧位水试验:正常人卧位时尿量≥1 000毫升(ml),立位时尿量>800毫升。本病患者卧位时尿量与正常人相似,但可能有排尿的延迟改变,即患者卧位初期尿量较少,2~3小时后尿量增加;患者站立位时,尿量≥800毫升为轻度,500~800毫升为中度,<500毫升为重度。
    7.急性乳腺炎
    是乳房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