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脑脊液(CSF)测定
2009/1/11 10:30:32

  1.脑脊液颜色 
  【正常颜色】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红色,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穿刺损伤等;黄色,脑肿瘤、脑血栓、陈旧性出血等;乳白色,各种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及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2.脑脊液透明度
  【正常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混浊,常见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后呈毛玻璃样改变,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征性改变。
  3.脑脊液比重
  【正常值】
  (1)成人:脑室液为1.002~1.004,脑池液为1.004~1.008,腰椎液为1.006~1.008。
  (2)小儿:为1.005~l.009 。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脑膜炎、尿毒症、糖尿病。
  (2)降低:少见。
  4.脑脊液酸碱度(pH)
  【正常值】7.25~7.42,终池较脑池约低0.02。
  【临床意义】pH值降低,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急性脑炎、新生儿窒息、心跳骤停等,也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5.脑脊液压力
  【单位】千帕(kPa)。
  【正常值】成人,坐位压力为3.43~4.41千帕,侧卧位为O.69~1.37千帕,最高为1.76千帕。儿童,0.49~0.98千帕;新生儿, O.37~O.78千帕。脑脊液由穿刺针滴出速度为每分钟少于60滴。
  【临床意义】成人超过1.96千帕,提示颅内压增高。
  6.脑脊液红细胞IRBC)计数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不含红细胞。
  【临床意义】脑脊液含红细胞,可能为病理改变所致。
  7.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 婴儿,(10~20)×106/升;儿童,(O~10)×106升;成人,(O~8)×106/升。
  【临床意义】 白细胞高于10×106/升(个/L)为病理指征。轻度增加,(13~30)×106/升,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脑水肿等;中度增加,(31~200)×106/升,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极度增加,(200~500)×106/升(最高可达1 000×106/升),常见于化脓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见表1-8。 
表1-8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分类                      新生儿(%)    成人(%)
        嗜酸性粒细胞                      罕见        罕见
        嗜中性粒细胞                      3±5        2±5
          淋巴细胞                      20±18      62±34
  软膜蛛网膜问皮细胞、单核细胞            72±22      36±20
          组织细胞                        5±4        罕见 
          室管壁细胞                      罕见        罕见
  9.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正常值】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及部分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等,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10.脑脊液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
  【正常值】阴性,但有时可见到一些污染菌,如枯草杆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
  【临床意义】如从脑脊液中查出细菌,而又非污染或误入,均应视为病原菌,对神经系统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有诊断意义,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疾患无诊断意义。
  病理性脑脊液标本中可能出现的细菌如下:革兰阳性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四联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革兰阴性菌有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其他还有新生(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钩端螺旋体。
  1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正常值】未找到肿瘤细胞。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如肺癌、乳腺癌、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