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节腔液(滑族液)检查
2009/1/11 10:20:08

  1.关节腔液外观 
  【正常外观】清晰、淡黄色,放置不会自然凝固。
  【临床意义】黄色混浊,见于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乳白色或假乳糜色,见于结核性关节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绿色,见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引起滑膜炎的急性发作期、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关节炎;血性液,见于损伤性关节炎、关节肿瘤、穿破关节的骨折等。
  2.关节腔液白细胞(WBC)计数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200×106/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关节的感染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
  3.关节腔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粒细胞低于有核细胞总数的25%。
  【临床意义】粒细胞高于90%,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粒细胞高于50%,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4.关节腔液黏红蛋白凝块试验
  【正常值】凝块形成良好。
  【临床意义】凝块形成差,见于各种炎症,如化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5.关节腔液总蛋白及蛋白电泳
  【正常值】总蛋白,10~30克/升(g/L)。其中白蛋白(A):60%;球蛋白(G):α1为9%、α2为4%、β为10%、7为11%。
  【临床意义】总蛋白增高,提示由炎症或肿瘤引起的滑膜选择性渗透性破坏。
  6.关节腔液葡萄糖测定(GLU)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较血糖低,低于5.55毫摩/升。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化脓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7.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RF)测定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个别化脓性关节炎病人也可呈阳性。
  8.关节腔液感染程度分类判断
  见表l-7。
表1-7关节腔液感染程度分类判断
   
区分 
正常 
非炎性
(Ⅰ型) 
轻度炎性
(Ⅱ型) 
严重炎性
(Ⅲ型) 
脓毒性感染(Ⅳ型) 
外观
 
 
粘稠度
黏蛋白凝块
 
血与滑液葡萄糖浓度差(毫摩/升)
白细胞记数(×106/升)
中性粒细胞(%)
临床病患 
透明、黄

 

良好
 
0~0.6
 
 
0~200
 
0~25 
透明、黄

 

良好
 
0~0.6
 
 
0~5000
 
0~25
 
可见于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原性关节性突病。偶见于轻型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细菌感染时 
透明至轻度浑浊、黄色
减低
良好至中等
0~1.1
 
 
0~10000
 
0~50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菌性感染等。疾病的早期阶段,亦可见于局限性回肠炎、牛皮癣伴发关节炎时 
浑浊
 
 
减低
中等至不良
0~2.2
 
 
500~50000
0~90
 
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假痛风等
 
浑浊至脓性
 
减低
不良
 
1.1~5.6
 
 
500~200000
400~900
 
细菌性脓毒症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