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粪便常规检查
2009/1/11 10:06:06

  1.粪便量 
  【单位】克/24小时(g/24h)。
  【正常值】成人,100~300克/24小时。干重23~32克/24小时;含水量65%。
  【临床意义】
  (1)增加: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减少:慢性便秘、精细食物影响。
  2.粪便性状 
  【正常性状】正常大便呈软泥样柱状(即成形便),婴儿的大便往往为不成形的糊状。
  【临床意义】
  (1)水样便:腹泻等。
  (2)黏液便或脓血便:菌痢、肠炎等。
  (3)柏油状便: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4)米汤样便:霍乱或副霍乱。
  3.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正常成人粪便呈黄色或棕黄色;婴儿呈金黄色。
  【临床意义】
  (1)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柏油便),食物性(如食猪肝、动物血)和药物性(如服生物炭及铋、铁等制剂)所致。
  (2)果酱色:菌痢、阿米巴痢疾急性发作。
  (3)鲜红色:常见于肠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结肠或直肠癌、痔出血、痢疾)。
  (4)灰白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钡餐造影术后。
  (5)绿色: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摄人大量绿色蔬菜。
  4.粪便气味
  【正常气味】正常粪便有蛋白质分解产物靛基质及粪臭素的气味。
  【临床意义】
  (1)酸臭味: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2)恶臭味:慢性胰腺炎、吸收不良。
  (3)腐臭味:直肠癌溃烂。
  (4)血腥味:坏死性肠炎。
  5.粪便显微镜检查
  【正常值】正常粪便含有少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肉纤维,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1)大量红细胞: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
  (2)大量白细胞:肠道炎症(如结肠炎、菌痢等)。
  6.粪便隐血试验(OBT或OB)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消化道各种出血性疾患。
  注意,做粪便隐血检查时,应禁食肉、含血食物、铁剂3天,以防出现假阳性。
  7.粪胆红素(BIL)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乳儿腹泻。
  8.粪胆素
  【正常值】阳性。
  【临床意义】
  (1)弱阳性:胆汁分泌功能减退、胆管不完全性阻塞。
  (2)阴性:完全梗阻性黄疸。
  9.粪胆原
  【单位】微摩/24小时(μmol/24h)。
  【正常值】68~473微摩/24小时。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2)降低:见于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恶病质、口服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10.粪病原体检查
  【正常值】正常人肠道寄居有多种正常菌群,属无病原性细菌。
  【临床意义】粪便中分离培养出致病病原体可明确诊断:霍乱弧菌,为霍乱;痢疾志贺菌,为细菌性痢疾;沙门菌属细菌,为沙门菌感染;伤寒沙门菌或付伤寒沙门菌,为肠热证;结核分枝杆菌,为肠结核。荧光显微镜检查,见到与志贺荧光抗体结合的荧光菌体,可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见车轮状的病毒颗粒,提示为轮状病毒的秋季婴儿腹泻。米泔水样便悬滴标本,显微镜暗视野下见鱼群状运动活跃的弧菌,提示为霍乱。
  11.粪常规检验报告单
     见.表1—6。
表1—6  ××医院门诊检验报告单(粪)
门诊号____                        检验号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结果:
性别____        年龄____              外观: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褐色    性状:软
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0      黏液:0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0      不消化食物: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