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尿液检查
2009/1/11 9:21:09

  1.尿量 
  【单位】毫升(m1)。
  【正常值】成人一昼夜尿量为1 500~2 000毫升,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2~3:1~2。新生儿初生几天时一昼夜尿量为20~40毫升,1周时约为200毫升。
  【临床意义】
  (1)多尿:昼夜超过2 500毫升为多尿。常见于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肾脏疾病(如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等)。
  (2)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少于17毫升为少尿。
  (3)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为无尿。常见于肾前性(如休克脱水、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肾源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及肾后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泌尿系结石所致梗阻等)。
  2.尿颜色
  【正常颜色】正常人新排出尿液多透明、淡黄色或黄色。
  【临床意义】
  (1)乳白色(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腹腔肿瘤、结核压迫肾周围淋巴管等。
  (2)淡红色或棕红色(血尿):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毫升,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常见于肾脏疾病(如结核、结石及炎症等),也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
  (3)清晰红茶色、酱油色、葡萄酒色(血红蛋白尿):镜检无红细胞者,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蚕豆病、恶性疟疾等。
  (4)浓茶色(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药物影响,如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5)蓝绿色:常见于尿布变蓝综合征,药物影响,如亚甲蓝(美蓝)、氨苯蝶啶等。
  (6)深黑色:常见于黑尿热(奎宁等引起的溶血反应)、中毒(对苯二酚等)、黑色素原尿症等。
  3.尿气味
  【正常气味】新鲜尿具有特殊微弱芳香气味。放置过久被细菌污染后,呈氨味。食用辣椒、蒜以后,尿可带有臭味。
  【临床意义】
  (1)特殊的水果味:常见于糖尿病酮症(尿中有少量酮体)。
  (2)特殊臭味:见于苯丙酮症(尿中有苯丙酮酸)。
  (3)新鲜尿即呈腐败性臭味:常见于泌尿道细菌感染,如膀胱炎、泌尿系统脓肿等。
  4.尿透明度
  【正常透明程度】新鲜尿多为透明。
  【临床意义】新鲜尿混浊,常见于尿路感染所致的尿中大量细胞、管型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乳糜尿。
  5.尿渗透压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成人一般为600~1 000毫摩/升,平均800毫摩/升;最大范围为40~1 400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糖尿病等。
  (2)降低:见于尿崩症、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等。
  6.尿比重(SG)(无单位)
  【正常值】 24小时内最大范围为1.003~1.035;一般为1.015~1.025;晨尿常在1.020左右。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失水及心功能不全。
  (2)降低:常见于慢性肾炎后期及尿崩症。
  7.尿酸碱度(pH)
  【正常值】平常膳食条件下,pH值为4.6~8.0,平均6.0。
  【临床意义】
  (1)酸性尿(pH值小于5):常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核,肾炎,药物(氯化铵等)或食物(肉类、蛋类)影响等。
  (2)碱性尿(pH值大于8.O):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药物(碳酸氢钠)或食物(水果、蔬菜)影响等。
  8.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单位】1个/高倍视野(个/HP)。
  【正常值】
  (1)白细胞:玻片法,平均O~5个/高倍视野;定量检查,O~12个/微升尿。
  (2)红细胞:玻片法,平均0~2个/高倍视野;定量检查,男0~12个/微升尿,女O~26个/微升尿。
  (3)上皮细胞:O~少量/高倍视野,其中大圆上皮细胞偶见,小圆上皮细胞及尾样上皮细胞不易找到。
  (4)管型:①透明管型平均为O~1个/高倍视野,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可见少量增加。②粗颗粒管型无,正常人在运动后可见少量细颗粒管型。③细胞管型中,肾小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