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儿科疾病
2012/12/26 15:55:27

第十八章  儿科疾病
  一、百日咳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3周,从发病开始至痉咳出现称卡他期,约7~10天,可见咳嗽、流涕、轻微发热,咳嗽逐渐加重,转为阵发,有日轻夜重之势。痉咳期一般为2~6周,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发作时频频短促咳嗽十余声以致数声,接着发生一种特殊的吼声。如此咳嗽,反复数十遍,直至粘痰咳出为止。痉咳同时可有呕吐、大小便失禁、面红耳赤、涕泪纵横等症象。发作后极度疲乏,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一次发作。哭吵、进食、给药、奔跑等均能诱发。新生儿及6个月内婴儿由于咳嗽无力,往往无痉咳、吼声表现,而出现阵发性窒息,严重者有抽搐等症。痉咳停止咳嗽逐渐好转到不咳为恢复期,约1~2周。本病由百日咳杆菌感染而引起,任何年龄都可得病,但绝大多数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亦易患病。百日咳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进入易感者呼吸道后,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生长繁殖,并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引起黏膜发炎,产生大量脓性渗出液,引起痉咳。本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气肿、心脏扩大和淤血现象。
  验方一
  处方:炙百部10~15克,鲜侧柏叶11~15克,天竺黄3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葶苈子10克,生甘草10克,阵胆量5~10克,广地龙5~10克,鲜石胡荽10~25克,大枣3~5枚。
  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上下午各2次分服。
  验方二
  处方:甘遂30克,大戟30克,芫花30克。
  用法:上药用醋炒至焦黄,共研细末,面粉60克炒黄,加适量水熬成糊,然后合诸药制成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1~2岁每次1丸,3~4岁每次2丸,5~7岁每次3丸,7~10岁每次4丸。每天清晨1次服下,全天可服2次。
  验方三
  处方:紫花地丁500克,石胡荽725克,积雪草750克,枇杷叶1500克,小金钱草750克,万毒虎750克,一点红750克,忍冬藤1500克,百部300克,冰糖500克(后下)。
  服法:水煮2次,每次加水过薄面,煮后半小时去渣,并缩浓至6000毫升,后加3%防腐剂苯甲酸钠,备用。5岁1天30毫升,分3次服;婴幼儿用量酌减,5岁以上用量酌加。
  验方四
  处方:旋覆花(包)5克,半夏5克,前胡5克,杏仁5克,苏子5克,陈皮3克,地龙干9克,代赭石10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芦根6克,杏仁6克,黄芩6克,桔梗6克,蒌皮6克,冬瓜子6克,百部6克,浙贝9克,竹茹10克。
  服法:水煎服。
  验方六
  处方:蜜炙枇杷叶15克,白芥子215克,苦参15克,麻黄715克,大黄215~5克。
  服法:前3味用水350毫升煎沸后,加入麻黄、大黄再煎至45毫升,此为1周岁小儿1日量,分3次温服。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
  验方七
  处方:百部10克,旋复花6克(包),地龙5克,代赭石15克(打),大贝母6克,黄芩3克,天冬6克,麦冬6克,炙枇杷叶1张。
  服法:水煎服。
  验方八
  处方:百部10克,贝母10克。
  服法:水煎2次,共200~500毫升,每日分3次服,以上为2岁以下小儿量。3~5岁上药各用15克,大于5岁上药各用20克。
  验方九
  处方:炙百部10克,炙远志6克,葶苈子10克,杠板归20克,海浮石10克,黛蛤散10克,炙冬花10克,姜半夏6克,象贝母9克,生甘草4克。
  服法:水煎服,以上为7~15岁小儿剂量,婴幼儿药量酌情减至半。
  二、麻疹
  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为8~12天。从发热到出疹约1~7天称为前驱期,此期除体温上升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脸浮肿、声音哑等症状:起病后2~3天,90%患儿的咽部、口腔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烧以红晕的麻疹黏膜斑;对早期诊断有特殊意义。出疹期自发热第4天开始,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密集融合呈鲜红色然后发展为暗红色;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先见于耳后,渐及头面、颈部、躯干以及四肢达手足心,一般在2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