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手的形态结构
2012/12/22 10:38:35

二、 手的形态结构
    经络及皮肤特点
    (一)手的外形、结构与功能
△  手的外形
    1.手的基本外形
    手可分为4个部分,即腕部、手掌、手背和手指。腕部又分为腕前区和腕后区;手指与腕前区之问的部分称为手掌,手章中央的凹陷处称为掌(手)心,其内、外两侧呈鱼腹状的隆起分别称为大鱼际和小鱼际;手指与腕后区之间的部分称为手背;手指又分指腹,指尖、指甲,每只手有5个手指,分别称为拇指、食指(示指)、中指、元名指(环指)、小指,拇指侧为桡侧,小指侧为尺侧(见图1)。
    2.手在休息时形状
    休息时,手是松驰的,神经、肌肉、肌腱,骨和关节等结构处于平衡状态。桡腕关节向背侧伸展10~150,手指均处于届曲状态,其屈曲程度由桡侧至尺侧依次递增,即拇指最小,小指最大(见图2)。如果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肌肉或肌腱受到损伤,手在休息时的姿势将会改变,在临床上有诊断意义。
    3.手指的长度
    手指的长度,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以中指为最长,依次为无名指、食指、小指、拇指。男女指长之间有明显差异,左右手指之间无显著差异。据调查,我国华西、华东地区,手指长度近似,但均比维吾尔族人手指短,
    4.手指甲
    手指甲是指端背面皮肤所衍生,指甲正常人为弧形,略呈平板状。露在外面的部分为甲体,其前缘游离,后端隐蔽在皮内的部分为甲根。甲体深面的皮肤称为甲床。甲体近侧的半月形的白色区为指甲弧影。围绕甲根和甲体的皮肤皱襞,称为甲郭或甲沟。
    手指甲的作用是加强指腹在抓、捏,压等动作的力量和保护指尖。
△  手部骨骼
    手部骨胳由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及数个籽骨构戚。
    1.腕骨的解剖学特点
    腕骨位于手的腕部,排成近侧和远侧两列,每列4块。近侧列的腕骨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它们的近侧面共同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关节面,向上与桡骨的腕关节面相关联。远侧列的腕骨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其远侧面与掌骨相关联(见图3)。
    2.掌骨的解剖学特点
    掌骨的形态与手的进化有关。
    掌骨为小管状骨
(见图4),共5块,可分为一体及两端。
    远侧端称为头,有球形的关节面,关节面大部分在掌侧.小部分在背侧,与近节指骨底相关节。掌骨的近侧端扩大并呈骰状称为底。底的近侧面上有1个或1个以上的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掌骨有5块,而远侧列腕骨只有4块,故腕掌骨之间相连并不相称。头与底之间的部分称为体,呈三棱柱形,故有内、外、背侧三面和内、外、前三缘。
    掌骨的长度以第1掌骨最短,且最粗壮。第2掌骨最长,且底最大,第3、4、5掌骨依次渐短。横径以第1掌最大,第2、3掌骨相似,第5掌骨大于第4掌骨。纵径由第1~5掌骨依次变小。上述情况与手的进化及其功能演变密切相关。
    3.指骨的解剖学特点
    指骨为小管状骨(见图5),共有14节,其中除拇指为2节指骨外,其他各指均为3节,即近、中、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可分为体及两端。
    近侧端较宽广,称为指骨底。近节指骨底有卵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与掌骨头相关节;中,远节指骨底则有两个凹陷关节面,与相邻指骨的滑车相关节。远侧端较狭窄.除远节指骨外,均呈滑车状,称为指骨滑车,与相邻指骨底相关联。介于两端之间的部分,称为指骨体。
    近节指骨最长,中节指骨较近节指骨短,远节指骨为3节指骨中最短者。
    4.手管状骨的可塑性
    不同职业的劳动对手管状骨的构造有一定的影响。搬运工人手管状骨的皮质厚度及横径显著变大,其拇指也较长。汽车司机较搬运工人的手管状骨横径稍加宽,但皮质厚度则较薄,其示指,特别是中指、环指及小指亦加长。在劳动过程中,两手相对的平均负担是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