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2012/12/6 9:41:38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叉名《巢氏诸病源候论》(简称《巢氏病源》)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巢元方,据文献记载:“大业中为太医博士,奉诏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该书实为集体编撰,“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四库全书总目》云:“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之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书为最古。究其旨要,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
这里所选关于房事、男性虚劳、男女阴阳易、妇科杂病等,据《四库全书》迢录。
卷三 虚劳病诸候上
虚劳候
夫虚劳者,五劳、六极①、七伤是也。五劳者,一日志劳,二日思劳,i曰心劳,四日忧劳,五日瘦劳。又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②,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③,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
六极者,一日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日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 三日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日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日肌极,令人赢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六日精极,令人少气,嗡嗡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
七伤者,一日阴寒。二日阴萎。三日里急。四日精连连。五日精少,阴下湿。六日精清。七日小便苦数,临事不卒。义,一日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日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少血目音。三日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日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日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善怒。六日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日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脉直上者迟逆虚也。脉涩无阳,是肾气少。寸关涩,无血气,逆冷是大虚。脉浮微缓,皆为虚,缓而大者劳也。脉微濡相搏为五劳,微弱相搏虚损为七伤。
注释:①六极:指六种极度虚损的病症。语出《金匮要略》。
②鸭溏:言大便如鸭子一样稀泻。
③舌本苦直:舌根僵直而感苦痛。
简述:此文综述五劳、六极、七伤诸候之名称、症状及脉诊,令学者、读者、病者清清楚楚,昭昭然然。
虚劳无子候
丈夫无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又泄精,精不射出,但聚于阴头,亦无子。无此之候,皆有子。交会当用阳时,阳时从夜半至禺中①是也。以此时有子,皆聪明长寿。勿用阴时,阴时从午至亥,有子皆顽暗而短命,切宜审详之。凡妇人月候来时,候一日至三日,子门开,若交会则有子;过四日则闭,便无子也。
男子脉得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
注释:①禺中:当为“隅中’’,即巳时,谓9时至10时。
简述:此文论丈夫无子之病因、症候及脉候,然云“凡妇人月候来时,候一日至三日,子门开,若交会则有子;过四日则闭,便无子也”之说,与现代医学理论则不合。
卷四 虚劳病诸候下
虚劳少精候
肾丰骨髓,而藏于精①。虚劳肾气虚弱,故精液少也。
诊其脉,左手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若足两髀里急,主精气竭少,为劳伤所致也。
虚劳尿精候
肾气虚弱故也。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