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妇人科
2012/12/6 9:29:19

万氏妇人科
    《万氏妇人科》又名《万氏女科》三卷,明·万全撰。万全,字密斋,祖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后迁居于罗田(湖北罗田),《湖广通志》、《罗田县志》均有传。祖父万杏坡,父万隆均以医知名。家字渊源,使全成为医学大家。《罗田县志》称:“(万)精医,治病全活很多,著有《保命歌括》、《养生四要》、《育婴家秘》、《广嗣精要》、《痘疹启微》行世。”《明史·艺文志》载有万著《保命活诀》三十五卷。上述诸书后均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这里所录即据上书,并参考其他版本整理。
    卷之一
    立科大概
    夫男女者,均禀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后,男则气血俱足,女则气有余而血不足也。,至于受病,外感内伤之症未尝不同,但女则别有调经、胎前、产后之治,此所以更立一科也。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丰;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此妇人科调治之大略云。
    济阴通元赋(概论八条)
    阴阳异质,男女殊科,特立专门之证治,以救在室之沉疴。因其血之亏也,故调之必使流通;因其气之盈也,故抑之不使郁遏。体本娇柔,性最偏颇。肥白者多痰,瘦黑者多火。胃太过者气结,养不足者血涸。专宏爱者,治合异乎孤另;饫膏粱者,疗莫同于藜藿。月事时下兮,如朝夕之应期;血海常满兮,似江汉之流波,谓之无病,可以勿药。或不及而先来兮,气有余而血易亏;或过期而后来兮,气不足而血本弱。花气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虚;桃浪紫色兮,被胞户之火灼。经未行而腹痛兮,气滞血涩而可调;经已行而腹痛兮,和气养血而勿错。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气血不藏;或数月而一行兮,元气亏而生化不多。皆是损真之证,贵在调理之和。满而不泄兮,为经闭,为血枯,为癥瘕;泄而不满兮,为崩中,为带下,为漏浊。常满者,恶其中满;常泄者,虑其中脱。脉惟喜于芤涩,诊切忌乎洪数。或隐忍而病盛兮,愚妇自速其亡;妄攻补而病增兮,庸医反助其虐。
    经候既调,男女可合,不出三日之期,践应候之约。乾辟坤合,阳唱阴和,滴秋露于花枝兮,玉粒可结;鼓春风于桃浪兮,金鳞自跃。阴包阳兮,则丹桂发芽;阳包阴兮,则红莲吐萼。天地之大义,生民之本始,勿谓刍荛之言,作诙谐而笑谑。
    震风之喜有征,妊娠之脉必确。尺数关滑而寸盛,阳搏阴别而雀跃。精神虽倦兮,桃腮更妍;饮食粗恶兮,天癸不落。无妨恶阻之害,所慎漏胎之浊。热常要清,脾不可弱。热若盛兮而胎不安,脾若虚兮而胎危易堕。惟以安胎为本,其余杂证治为末。斯先哲之格言,宜后人之守约。
    子悬急痛而勿疑,子痫卒倒而可愕,子满胎肥而气壅,子疟脾虚而气弱。子烦子淋兮,胎热所为;子肿子气兮,胎水所作。子嗽子痢兮,病转剧而胎损;伤寒伤食兮,病苦多而成恶。常惨常笑兮,肺气结而作祟;暴哑不语兮,心血虚而勿药。胎若肥而瘦胎速进,脉怕微而诊脉休错。
    怀胎之后,禁忌不可少犯;临产之前,戒慎乃为要约。预备药物,审择稳婆。禁哗去疑兮,恐产母之心动;居安守静兮,令产母之气和。儿身未转兮,坐草不宜太早;胎浆既破兮,使力未可太过。或逆或横兮,在稳婆之妙手;若迟若留兮,系催生之圣药。
    医药之系匪轻,母子之命所托,差之毫厘,甚于水火。胎衣未下兮,取之有道;恶露未下兮,去之勿过。血迷血晕兮,生死存乎呼吸;血胀血痛兮,攻击戒乎挥霍。但以补虚为主,莫因他病而讹。药喜甘温兮,切总苦寒,脉宜和缓兮,最嫌洪数。
    恶阻各归于脏腑,诸病似乎障魔。头旋而常见黑花兮,乙木之病;声哑而乍见鬼神兮,丁火之疴。脐下痛而或淋或秘兮,沟渎塞于污淤;腹中痛而或胀或肿兮,仓廪积乎陈堇。息逆而喘嗽不宁兮,因犯素灭之天,腰疼而俯仰不利兮,乃冲元海之波。烦热兮责其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