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2012/11/27 15:25:20

3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3.2手法
  
  医者用于治疗疾病的各种有规律的、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对于推拿手法,只有在取穴准确,操作认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合八法。
  
  3.2.1推法
  
  医生左手托患儿左手(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此),医生右手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靠拢推摩选定之部位,则称为推。推法中分补法(由指尖向指根推)、泻法(清法)(由指根向指尖推)及平补平泻(来回推,又称清补法)三种,由于推的方向不同,所以治疗作用也各不同。
  
  推法的操作,不要单用拇指第一节的关节活动,应使整个拇指伸直,以胳膊和肘部移动、向里向外反复操作。注意肩及胳膊等部都要放松,勿须用力,使指端微用力,这样操作可以坚持较长时间。
  
  如推天河水,清肺,平肝等
  
  注:
  
  1.上面所说的清补推拿法是北派的三字经派手法,而南派手法是旋推为补,由指尖向指根推为泻(跟北派相反)。这个一定要强调一下,如果你对此有迷惑,请看“4.1五经穴(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的推拿手法探讨”这一节。
  
  2.另外在北派中,张汉臣的推拿法的清法跟三字经派说的清法又有一点小的差别。张汉臣的推拿法中补法和泻法跟三字经派一样,主要是清法的说法跟三字经派的说法有一点区别。张汉臣所说的清法就是三字经派说的清补法:平补平泻(来回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
  
  3.2.2拿法
  
  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位(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地增减用力,则称为拿。如拿列缺等
  
  3.2.3揉法
  
  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称为揉法。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
  
  如揉膊阳池,一窝风等
  
  注:平时我揉穴位的时候(比如揉膊阳池),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别应该顺揉多少次,然后再逆揉多少次。我想揉是最主要的,顺逆是比较次要的。(因很多网友问揉穴位的时候应该顺揉多少次或逆揉多少次,特此说明)
  
  3.2.4运法
  
  医生右手拇指侧或食、中两指并拢,由某穴起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另一穴,如此反复操作,则称为运。顺运(“顺时针”)为补,逆运(“逆时针”)为泻。如运八卦等
  
  3.2.5捣法
  
  食、中指屈曲,用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就叫捣法。用于点型穴位。如捣小天心等
  
  3.2.6掐法
  
  以医生指甲掐压住某一穴位,称为掐。如掐二扇门等
  
  3.2.7分法
  
  医生两拇指由选定的部位向两侧分推,如此反复操作,称为分。
  
  如分阴阳穴
  
  3.2.8合法
  
  医生两拇指由选定的部位由两侧向里合拢,如此反复操作,称为合。
  
  如合阴阳穴
  
  注:合法的手法跟分法的方向相反。
  
  3.3常用穴位
  
  按语:对穴位的药性说明,主要是出自【赵鉴秋.三字经小儿推拿宝典】和【夏禹铸.幼科铁境】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没有标明药性的则用“未知”表示;对穴位的按语,主要是综合张汉臣和李德修的说法,如果没有指明出处的,则是张汉臣的说法,如果两个都有的,则分别注明了出处。另外对每个穴位的禁忌和关键点,都用红色重点标识了,请仔细阅读。现在很多人写书,只鼓吹该穴位有多好,对该穴位的禁忌一点都不提,唉,害人不浅呀。
  
  3.3.1天门(攒竹)
  
  部位:两眉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