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必效单方
2012/11/12 8:22:50
眼科必效单方
一、晶状体和玻璃体病
晶状体皮质、核、囊膜的任何部位发生混浊以致影响视力者称白内障。白内障可分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两大类。后天性白内障又分为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等数种,临床表现为视物不清,眼前或见黑点,或有黑影随眼移动,或如隔轻烟薄雾,或有单眼复视现象,属祖国医学的“圆翳内障~如银内障”枣花内障“等病范畴。
l、黄连、黄柏、秦皮、细辛、白芷各1 5克,乳香3克,朱砂(飞过)、冰片各o.3克,蜂蜜60克。先将前五崃加水500毫升煎,煎至250毫升过滤,然后如乳香j蜂蜜、朱砂,再加热微煎,最后入冰片,略煎后过滤,净得药水2 50毫升,每隔2小时滴药1次。主治白膜浸睛(《中医眼科学》)。
2、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主治久患内障(《圣惠方》)。
3、蛇蜕.1个,冰片o.6克,银朱10. 3克。先将蛇蜕烧存性,后和其它药物共研细末6每日3次,每次放眼内少许,主治白内障(《内蒙古中草药资料》)。
一、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由螬殖变性球结膜侵袭到角膜表面的病变组织,因外观呈三角形,似昆虫翅膀丽得名。一般进展缓慢,常经数月或数年,始侵及角膜,甚者可遮盖瞳孔而影响视力,本病常见于鼻侧,发生于颞倒或双侧者较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睑裂部结肥厚隆起,略呈三角形,向角膜中央部伸展,尖端为头部,跨越角膜缘部分称颈部,其余为体部。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胬肉攀睛”。多因心肺两经风热壅盛,脉络瘀滞而成;或因嗜食辛辣,脾胃积热,上犯于目;或过度劳欲,耗损真阴,水火失调,以致虚火上炎。
l、白丁香3克,白及、白章牛各9克。白丁香用甘草水浸l夜,焙干,再加另二味共研末放舌上化开无渣为度,点眼角(即胬肉根部),每2~3日1次。用药后有刺激症状,此后胬肉充盈之血管消退。如用药1个月无效,需停药。主治翼状胬肉(《常见病中医验方汇编》)。
2、生地肤苗150克,净洗,捣绞取汁,瓷盒中盛,以铜著频点目一中。冬月以干者,煮汗点之。主治眼为物所伤(《圣惠方》)。
3、人‘乳10克,川连2克。先将川连与开水30克煮沸过滤,再将所煎川连水与人乳调匀装眼药水瓶,每日点服6次。(夏季,人乳与川连水每晚煮开后贮放,第2天可再用,以防变质)。主治胬肉攀睛。
4、冰片3克,田螺肉'2个。将螺肉去杂质洗净,加冰片捣为泥状;睡前敷患处,次晨洗净(防止流入限内)忌食辛辣食物。主治胬肉攀睛(《祖传秘方大全》)。
5、蛤粉(滚水飞过)、乳香(去油洗)、蕤仁、冰片、麝香各0.3克,轻粉(飞过)3克。共研极细末,以新笔尖蘸凉水点之。主治胬肉攀睛。
7、青萍步许,研烂,入片脑少许,贴眼上主治胬肉攀睛(《世医得效方》)。
三、云翳
本病是一种凡轮疾患。临床特征为韧起白睛赤痛、黑睛混浊,继则黑睛上出现细颗星翳或云状翳片,色灰白或淡黄。由于具体病症及云翳形状不同,又分称为聚星障、混睛障、花翳白陷等。现代医学中的角膜炎,角膜溃疡及外伤引起的角膜病变等,皆属于云翳的范畴。
1、鸡蛋1十,破一头,将瓦韦粗末塞A,用纸封口,煮熟,去革食蛋。主治眼目星翳(《江西草药手册》)。
2、鲜毛蕊铁线莲根。捣烂塞鼻孔,左目塞右,右目塞左。主治眼起星翳(《药物志》)。
3\石决明(捣碎细研,水飞过)1克,乌贼鱼骨15克,龙脑3克,真珠末l克,琥珀1克。同研令细,每以铜筷取如大豆大,日3次点之。主治眼生丁翳(《圣惠方》)。
4、云南营草叶30- 60克,水煎服。主治角膜云翳(氍红河中草药》)。
5、真珠30克,地榆(锉)90克。班水2大盏,同煮至水尽,取出真珠,以醋浸5日后,用热水淘令无醋气,即研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