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养生与药膳
2012/11/5 16:46:49
第二章 中医养生与药膳
漫谈中医养生
一、概述
《黄帝内经》(亦称《内经》)为中国最早之医学经典,记载中医养生、生理、病理、针灸等内容的文章有数十篇,为中国医学之最高指导原则,其内容主要由黄帝与医学天师岐伯间的一问一答而产生。以下内容便是依据《黄帝内经》养生之理论基础来阐明。基本上养生之要点有三:(1)饮食有节;(2)起居有常;(3)不妄劳作。在精神修养方面,则要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明如下:
二、饮食有节
(一)饮与养生
1. 饮水:每天进水量在两千毫升左右。凡是不干净的水不宜饮用。果汁、天然饮料、矿泉水有益健康,不妨多饮用。
2. 饮茶:不提倡饮浓茶、咖啡。服药期间不宜饮茶。凡有失眠、贫血、肠胃病、高血压、肾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要慎饮。
3. 饮酒: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折寿,易人本性。饮酒过度,丧命之源。
(二)食与健康(平常健康人)
基本营养:糖、蛋白质、无机盐、水。
原则:“均衡节制”。米饭甜食不宜多,辛辣油腻病宜忌,鱼肉卵蛋择适量,蔬菜水果不可少。
(三)老人饮食基本要求
1. 食宜早:早起空腹,不宜外出,必须吃些饮食,以实脾胃。
2. 食宜缓: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养五脏,切忌粗吞。
3. 食宜淡:淡食最宜人,五味各有所伤,咸多伤心而凝血,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
4. 食宜少:食宜节制,大饥勿大食,大渴勿大饮,晚食宜少,黏硬难消之物宜少,荤腥油腻之物宜少。
5. 食宜暖:脾胃喜暖而恶寒,老人所以多疾,皆由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
6. 食宜软:坚硬之食,难以消化,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
三、起居有常
指人的生活作息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黄帝内经·四时养生论》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古人有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灸法保健防病
一、概述
灸法是中国古老医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的作用非常广泛,能温散寒邪、疏风解表、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拔毒泄熟、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
二、艾炷灸和艾条灸最常用
灸法治疗痢疾,已有悠久的历史,一般可分艾灸和非艾灸两大类。临床上艾炷灸和艾条灸最常用,是灸法的主要部分。艾炷灸是最常用的艾灸法,将艾绒制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烧灼的称为“直接灸”,又根据燃烧的程度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艾炷灸的另一种方式是不直接把艾炷放在皮肤上的“间接灸”,而是通过药物隔开施灸,常用的是将艾炷放在姜片、蒜片、食盐、药饼等物上施灸,又叫“隔物灸”。常用的灸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艾条灸是将特制的艾条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
如用在艾绒上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称为药条灸。一般都使用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手法。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于约距离皮肤二至三厘米处进行重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十至十五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雀啄灸则是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三、施灸时应注意事项
在使用灸法时,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就施灸部位来看,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背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此外应更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