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
2012/10/31 9:36:00

糖尿病治疗有哪些误区?
  我患糖尿病3年,一直吃药控制血糖,有一阵儿尿糖化验一直阴性,我想是糖尿病治好了,
就停了药。谁知一停药,尿糖、血糖全部都又升高了,没办法,只好又开始服药。请问张大夫,我不吃药或少吃药,少吃饭,是否也能控制血糖不再升高?
  看来你也是一个走进糖尿病治疗误区的患者,希望你通过学习能走出这个误区。糖尿病患者就医行为中存在众多的误区是其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仅以临床最多见的就医误区列举如下:
误区一,盲从广告。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不是严肃的医疗行为,真正对病人负责的是医生,不是商家。这一基本常识却常被一些求医心切的糖尿病患者忽视,他们是谁广告做得好,就相信谁。结果是今天买这药,明天吃那药,钱花了不少,病也耽误了。
  误区二,盲目吃药。糖尿病必须综合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检测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只有在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有些病人随便买游医和庸医所配的药长期服用,以为只要吃药就是治病。其实吃药不等于治病,如果用药不当,反不如不治,只会促进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三,轻视检查和化验。许多病人吃药花钱再多也认为值得,而化验检查时却不愿花钱,以为没有必要,即使做了化验也不重视,上医院看病总是不带化验单和病历。化验单是医生的眼睛,也是继续治疗的依据,对医生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调整用药,有很重要的意义。
  误区四,盲目评断疗效。有些病人以为尿糖阴性或一次空腹血糖检查正常,就是治愈了,自行结束治疗。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尿糖仅是间接估计血糖高低的“参考消息”,尿糖不能作为调整用药的关键依据,即使化验血糖,一次血糖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必要时,一天需多次检测血糖,甚至可以查7~8次血糖,不能怕麻烦,只有饭前饭后及晚上睡觉前血糖均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才算达标。血液是在血管中不断流动的,血液中的成分受复杂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在变化着。血糖是一个变量,饮食、运动、情绪、药物、天气和气候等复杂因素都可以影响血糖的高低,因此,要科学判断疗效,即使血糖不降,也不能肯定是此药无效。轻率地频频更换药物,未必能提高疗效,因为用药量不当或服药方法不对也会影响疗效,只有排除了其他因素,才能正确判断所用药物的效果。
  误区五,误解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些患者采取饥饿和偏食的疗法,不吃粮食,只吃蔬菜、鸡蛋和肉,绝对不吃任何带甜味的食物和水果等,导致人为的营养不良,促使体质下降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
为什么同用一种药,可血糖却他降我不降?
  张大夫,半年前我得了糖尿病。我的邻居也有糖尿病,他每天吃2片达美康,血糖控制得挺
好。我也买了同样的药,像他一样服用,可血糖就是降不到正常,这是为什么?
  许多糖尿病患者治病跟着广告走,或道听途说,盲目照服别人的药物,结果花了很多钱,病不见轻反越来越重,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相继出现,生命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残废和死亡,这种人财两空的教训应引起大家重视。虽然同是糖尿病,但病人的高低胖瘦不同,体质不同,脾气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其治疗的方法和药物也会有所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个体化治疗,才是疗效的保证。一种药一样的用量,一样的用法,去治不同情况的病人,是不可能都有好效果的。治病是件麻烦事,病人和医生都要费心费力费时,不可以偷懒,医患合作,才能战胜病魔。
  首先,病情不同治亦不同。糖尿病有原发和继发、1型与2型之不同,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体内不能生产生命不可缺少的胰岛素,就必须不断地补充胰岛素,才能让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这种替代疗法必须维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