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肠与大肠
2012/10/24 11:26:00
三、小肠与大肠
小肠有哪些内分泌细胞?各分泌何种物质?
小肠黏膜上皮内有多种产肽、产胺的内分泌细胞,分布在小肠上段或下段的绒毛上皮及肠腺内,有的还见于十二指肠腺内。根据其超微结构特点、分泌颗粒形态和所含激素种类,目前已知的小肠内分泌细胞有十五种。
(1)lG细胞(inccstinal gastrin cell):见于小肠各段,以十二指肠和空肠为主,分泌促胃液素。
(2)D细胞(somatostatin-producing cell):见于小肠各段,相当于胃窦的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3)S细胞(secretin-producing cell):见于小肠各段,以十二指肠和空肠为主,分泌促胰液素。
(4)I细胞(intermadiate或cholecystokinin-producing ceU):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腺内较多,也偶见于回肠黏膜内,分泌缩胆囊素。
(5)L细胞(enterogluca:gon-pmduc:iJ'lg cell):见于空肠和回肠黏膜内,分泌肠高血糖素。
(6)EC,细胞(enterchromaqqin cell.):又称肠型EC细胞,见于小肠各段,分泌P物质、5一羟色胺、亮氨酸脑啡肽:,
(7)EC2细胞(enterochromaqqin cell2):又称十二指肠型EC细胞,多见于l-=指肠腺内,也见于空肠,分泌胃动素、5一羟色胺、亮氨酸脑啡肽。
(8)K细胞:多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内,偶见于同肠,分泌抑胃肽。
(9)Di细胞:见于小肠各段以及十二指肠腺内,分泌血管活性肠肽或血管活性肠肽样物质。目前认为近端小肠的D1细胞实质上是M细胞。
(10)N细胞(neurotensin-produeing cell):见于空肠和回肠,分泌神经降压素。
(11)P细胞:见于十二肠或空肠,可能产生铃蟾肽样肽。
(12)M细胞:见于近端小肠,分泌胃动索。
(13) TC细胞:见于近端小肠,偶见于远端小肠,分泌羧基端促胃液素。
(14)PP细胞:见于十二指肠,分泌胰多肽。
(15) ECn鲴胞:见于十二指肠,分泌物质未明。激素的范畴,而是一类具有多种来源、多种成分、多种作用方式和功能的激索:有以下新概念:
(1)神经内分泌概念:神经和内分泌本来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随着内分泌学的发展,逐渐发现神经细胞也能分泌激素,这种细胞被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这样,神经组织和内分泌组织已经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组织了。近年来发现,脑内有大量的神经元含有肽,被称为脑肽或神经肽。如P物质在脑内有30处以上的部位存在,缩胆囊素( CCK)也是脑内含量很高的一个神经肽,它的最高浓度在大脑皮层。近年来还发现在自主神经系统中有一种既非胆碱能神经,也非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第3种成分,它的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肽类物质,这种神经被称为肽能神经。它所释放的肽类物质在胃肠道有缩胆囊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生长抑素等:正因如此,便产生了神经内分泌学这样一个分支学科。
(2)脑一肠肽概念:近年来发现,许多胃肠肽在脑组织中存在,而原存在于脑组织中的肽在胃肠道亦有发现,这些以双重分布为特征的肽现在被称为脑·肠肽。P物质就是最早发现的脑一肠肽,目前已发现有十余种。关于胃肠肽在脑中的功能现在'r解甚少,有可能它们参与记忆、行为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也可能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3)APLJD细胞概念:Pearse发现,产生肽类的神经元和有些产生肽激素的细胞,具有共同的细胞化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特点。最突出的生化特性是具有摄取胺的前体脱去羧基而变为活性胺的能力,如多巴脱去其羧基而变为活性胺——多巴胺。这类细胞统称为APUD细胞。近年来APLD细胞系统的概念又有所扩大,凡分泌肽类和(或)胺类活性物质的内分泌细胞统称为APLD细胞,包括广泛分散在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目前已有40余种这样的细胞。这些细胞的肿瘤,被称为APLD瘤。
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