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肝脏(1)
2012/10/24 11:20:50

 
四、肝    脏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现代是如何划分的?临床上常采用哪种划分法?
 
    肝的膈面和前面分别有左、右j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肝圆韧带。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者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且被包裹在Clisbon纤维鞘内。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_干进入肝实质内,称第一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传统的解剖学命名将肝脏分为四叶即左、右叶、尾状叶和方叶。这是以解剖形态为基础划分的,与进出肝脏的管道系统(肝静脉、门脉、肝动脉、胆管)走行和分布并不相关。由于近代肝胆外科手术的进步,肝胆影像学(超声、CT、肝血管造影、MRI、FRCP)诊断与治疗迅速发展,昔日传统的肝脏分叶已不适用,要求对肝脏的肝叶和肝段进行新的划分。英、美命名法将肝脏分为两叶四段。左右叶以肝中静脉为界而左右两叶再各分为两段,即以肝右静脉将右叶分为右后、右前两段,以肝左静脉将左叶分之为肝左内、左外两段。法、日命名法即现在国际上影像学共用的Couin-aud分类法,它既考虑了出肝的肝静脉系统,同时又考虑了入肝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系统。它是根据门静脉鞘系的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进一步又将肝分成8个区段:
 
首先将尾状叶划为一个区段( Sl);左叶内侧也划为一个段( S4);左叶外侧上段( S2)左外叶下段( S3);右前叶上段( S8)、右前叶下段( S5)、右后叶上段( S7)和右后叶下段( S6)  (图4-1、图4-2、图4-3),如从膈面观则成顺时针方向S2~S8 0
 
  肝脏CT分段:肝脏CT检查时,可在下述4个层面上明确识别3支肝静脉和门静脉左、右支,据此可在CT图像上明确区分各个肝段(图44)。①最头端的层面:为3支主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汇合的层面(图44①),从下腔静脉经过3支主肝静脉的连线,将肝脏断面分为4个扇区,该层面尚位于门静脉左、右支水平面的上部,从病员左侧向右侧依次为Ⅱ段、Ⅳ亚段、Ⅷ段和Ⅶ段;(LHV2肝左静脉;MHV2肝中静脉;RHV2肝右静脉)②肝门静脉左支层面:(图44②),CT图像显示门静脉左支,该层面为左半肝上、下部分的分界平面,相当于Ⅱ、Ⅲ段的分界面及Ⅳ段;③肝门静脉右支层面:肝门静脉右支层面CT图像(图44③),显示门静脉主干和右支。该层面为右半肝上、下部分的分界平面,相当于Ⅷ、V段及Ⅶ、Ⅵ段的分界面,在此层面上肝左静脉已不能显示,可取下腔静脉至肝圆韧带的连线来界定左半肝的内、外扇区(Lrl2肝圆韧带,AA2腹主动脉,IVC2下腔静脉,RPV2肝门静脉右支);④最尾端的层面:为肝门静脉主干和胆囊水平的层面(图44④),肝门静脉主干和胆囊水平层面CT图像,该层面不能见到肝静脉,可用下腔静脉至胆囊连线作为左、右半肝的分界线,可取下腔静脉至镰状韧带的连线来界定左半肝的内、外扇区,该层面上的肝段解剖从病员左侧向右侧依次为Ⅲ段、Ⅳ段、V段(右半肝前部)和Ⅵ段(右半肝后部),(GB2胆囊;FL镰状韧带)o
 
 
 

 
 
肝脏的供应血管是如何分支的?与肝动脉、门脉造影有何关系?
 
    肝脏的供应血管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两者做为输入血管与肝管(胆管)并行,在肝外走行于十 二指肠韧带内,由Glisson鞘包绕进人肝内再分支(左支和右支),在肝内肝动脉变异较多u
 
    (1)肝动脉:从发生学有-种经络:①胃左动脉一肝左动脉;②腹腔动脉一中肝动脉;③肠系膜上动脉_÷肝右动脉。出生后①与③退化,保留②为最多,然而确有少数人,成人后肝左动脉发自胃左动脉,肝有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这种迷走性动脉给肝动脉造影或肝动脉栓塞术( TAE)插管带来许多困难。
 
    肝动脉:由腹腔动脉前方开口分出肝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