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心理调摄
2012/10/19 10:44:03
第三部分 心理调摄
良好情绪对咳喘防治有何意义?
现代心理学认为,愉快欢乐的心理活动能够驱散各种忧郁情绪,服孤独寂寞的抑郁心理,纠正孤僻内向的性格,使人变得达观快乐,精神振作。古人说的“乐而忘忧”就是这个意思。乐观的情绪还能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并纠正各种生理失调状态,增强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很有道理的。悲哀最是伤人,而欢乐最能益人。欢乐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药。乐观的人习惯从好的方面来看待问题,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不沉湎于自己的病痛中,从而有利于疾病痊愈。对咳喘病的防治也是如此,良好的精神状态能调整与内脏活动有关的自主神经的功能,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关链接
悲观情绪对肺脏的危害
人们一旦得了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慢性病后,往往有不少心理负担,即使性格开朗的人在病情反复发作、痛苦难忍之时,也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这种不良情绪若长期存在,不仅对肺的生理功能有影响,而且对病情也是有害的。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过度、剧烈,或长期悲伤会对肺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肺的功能失调而产生一系列与肺有关的疾病。过度的悲哀会使人意志消沉,精神沮丧,肺气耗损,表现为心境凄凉、垂头丧气、叹息不已、愁眉不展、面色惨淡、胸闷气短、饮食不下、肌肉麻木。长期处于悲哀状态下的人,机体容易衰老,很少有长寿者。
肺有卫外作用,呼吸道经常感染的人与肺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而像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本身就肺气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急性发病。若长期处于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下,必然会使肺气更加损耗,身体抗病能力不断下降,对病情不利。所以,患有肺部疾病的人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哮喘发作与情绪有关吗?
哮喘的发作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精神因素大都是在哮喘反复发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经过多年的病情反复,患者在精神、体力上都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精神因素存在。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阐明了支气管黏膜与大脑皮质之间存着密切的关系。如某些对鱼虾过敏的人,一旦闻到鱼虾的腥味,就会引起哮喘的发作;对青霉素药物过敏的人,一接触青霉素也能引起哮喘的发作;对某些花草过敏以后,有的人甚至看到类似的纸花也会引发哮喘。反之,也有人当哮喘欲发时,自己强忍住不发作,后来就不治而愈。有学者对几百例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观察后发现,由感染引起哮喘发作的占88%,而由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的占70%,可见情绪因素在哮喘的发作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也是因人而异的。哮喘的发作有很多原因,但是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有密切的关系。人若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就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对哮喘的发生产生影响。所以,患者应该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除了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外,还要注意精神调摄,安定情绪。
相关链接
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指使老年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内容要丰富,使心理环境内容丰富多彩。
(2)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学习,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还可以防止寂寞感。
(3)培养业余爱好,以增进生活情趣,调剂精神生活,改善心境。
(4)生活有规律,使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富有节奏感,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怎样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