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癌先兆学(1)
2012/10/11 7:45:35

第九篇  癌先兆学
第八十六章 概论
  癌既是人体最凶恶的疾病,也是最善于伪装的疾患。尽管如此,却不难识破,因为癌虽然长在某一局部,却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因此必然会在身体的某一部位露出马脚。传统观点皆认为癌为气滞血瘀所致,事实上,真正致癌的罪魁祸首为——癌毒,因此解毒逐痰的地位应重于化瘀行气。由于癌进展神速,故癌的先兆应从超早期先兆着手……
  
  第一节 概述
  癌是人类最凶恶的疾病,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被控制,癌已跃居于人类死亡疾病的前三名(中风、冠心病和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十万人中大约有150人患癌,对40岁以上的人威胁极大,但儿童、青年亦并非没有癌症,胚胎性恶性肿瘤、肉瘤、急性白血病、脑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则主要侵害青少年。
  
  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九大癌症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其中最凶险的癌要算肝癌,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不超过6月~3年。
  
  癌属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癌及肉瘤,其中癌占恶性肿瘤的80%以上,主要来源于人体的上皮组织,而肉瘤则来源于间叶组织,如肌肉、脂肪、骨骼、纤维组织,以及造血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等,占10%,或者说,发生于内、外胚层组织的叫癌,形成于中胚层组织的称为肉瘤。其中男性常发生的癌为肺癌、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白血病,女性为宫颈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肠癌。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远在殷周时代就已开始注意,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上已有“瘤”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医学书籍——《黄帝内经》对肿瘤有着较多的记载。如《灵枢经》有筋溜、昔溜、肠溜、骨疽、肉疽、肠覃、石瘕、膈食,又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曰:“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此外,《难经》有“积聚”、《中藏经》有“痈疽疮肿”,《诸病源候论》有“癥瘕、积聚、瘿瘤、缓疽、食噎、反胃”之分。另外,还提出石痈,如曰:“子痈者……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如石,故谓之石痈也”。《千金方》、《外台秘要》,除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有论述外,尤其对许多肿瘤提出了治疗方药,至今仍十分有效。如《千金要方·二十四卷·七节》提出治瘿瘤方:海藻、干姜、昆布、桂心、羊靨。又如《外台秘要》曰:“又疗石痈,坚如石,不作脓方,以生商陆根烂捣敷之,燥则易,又治脑漏及诸痈疖”。其他,《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启玄》对肿瘤都有着进一步的论述,如《外科启玄·论癌发》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有所阐发,《外科正宗》对茧唇(唇癌)的描述,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对“翻花瘤症”的提及,尤其是《妇人大全良方》对妇科肿瘤的论述等,都说明肿瘤在中医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本章将具体引用于肿瘤各节。
  
  祖国医学癌与巖通,《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此证由热毒积于膀胱所致,生于神道、灵台二六间,色紫黑不破,里面先自黑烂,初起不作寒热,亦不疼痛,治宜内托外散,若二十岁以外之人,由房劳积热而成者,不治。”宋·东轩居·士《卫济宝书》首将“嵒”作为恶性肿瘤病名,并进行了论述,如曰:“癌疾初发,却无头绪,……紫赤微肿,渐不疼痛……只是不破”。然宋、元时期癌仍多用岩,如乳岩而不用乳癌。迄明代,癌始被正式纳入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