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病养治篇
2012/10/8 10:07:12

 
已病养治篇
 
  3.1常见中老年内科疾病
 
  3.1.1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糖尿病占绝大多数,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1型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2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继发性糖尿病又叫症状性糖尿病,较少见。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40岁以上明显上升,一般每增加到10岁,患病率增加0.1%,资料显示,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11.34%,各地差异较大,一般城市高于农村。
 
  糖尿病在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中排第5位。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以并发大血管病变为多见,资料表明,中老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者为19.1%~62.2%,并发高血压者为27.6%~40%,并发脑血管病者为38.5%,糖尿病因心脑血管病变致死者占50%以上。
 
  1.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吸烟日本学者津村圭等通过6,250位35~60岁男性进行了为期5~16年的连续观察,最后得出结果证明,吸烟增加2型糖尿病的危害,每天增加吸烟支数或增加吸烟量会提高糖尿病发病的危害,吸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饮食一般认为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诱发糖尿病。研究表明,摄取总热量脂肪的多少,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
 
  (3)肥胖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料显示,40岁以上发病者,约2/3病人有肥胖或超重史,女性更明显。肥胖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可能因饮食过多,能量过剩,胰岛素需要量持续升高,胰岛负担过重,久则衰竭而发病。
 
  (4)缺乏运动资料显示,糖尿病在我国干部中患病率最高,其次为高龄退休职工,家庭妇女,知识分子及肥胖者,因其生活条件优越,营养状况良好,体力活动较少,因而发病率较高。而牧民的发病率较低,这与劳动强度有关,因此,在糖尿病相关因素中,体力活动非常重要。
 
  (5)情绪变化应激是人体适应紧急状态的能力。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应激状态时,人的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激动、焦虑,此时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多,使血糖升高,有利于重要器官的葡萄糖供应。人在感到孤独、绝望或忧郁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有时还可出现尿糖。由此表明,糖尿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不良的精神刺激不仅可以诱发糖尿病,隐性糖尿病外显,还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2.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但大多数的症状都不典型,多有疲乏、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皮肤及阴部痛痒、视力障碍。久病者可出现失水、皮肤干燥易感染、眼晶状体混浊及白内障、血脂升高,并发高血压、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脑血栓或脑出血)、糖尿病性肾病等。
 
  3.预防和治疗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减少高脂肪、高糖饮食,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
 
  (2)减肥合理科学的饮食,配合有效的药物,尽可能的使体重减轻,减少肥胖对糖尿病的诱发作用。研究表明,每减轻体重1千克,就可能延长3~4个月的寿命。
 
  (3)运动锻炼许多研究证明,运动可降低糖尿病的危险。中强度的运动可使糖尿病危险减少50%。运动有利于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还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骨骼肌血流量,降低血管基膜厚度。
 
  (4)减少心理应激保持心理稳定,遇事冷静不急躁,使体内胰岛素分泌保持稳定,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机会。
 
  (5)遵医治疗患了糖尿病后,必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最好购买有关糖尿病的书籍,亲自了解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如何控制饮食和治疗的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