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饮食好习惯与进补原则
2012/9/28 17:02:50
第八章 饮食好习惯与进补原则
养成用饮食进补的好习惯
由于人身体中的营养有时会出现不足,所以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弥补,这就是所谓的进补。
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补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药补,一是食补。虽然药补与食补同属中医进补范畴,但两者还是有相当的不同。药补乃中医治疗虚证的方法之一,主要运用补益药物来调养机体,扶助正气,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使其发挥正常功能,促使康复。说到底就是补虚,所谓虚证,归纳起来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因此,运用补养药物也可相应的分为补气,如人参;补血,如当归;补阴,如枸杞子;补阳,如鹿茸。而我们说的食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叫食养,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中医历来主张药补不如食补。《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在古代指粳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五种粮食,后人多泛指各种粮食。五谷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五果,在古代指桃、李、杏,栗、枣五种水果,后人多泛指各种瓜果、坚果。五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所以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食补既方便又实惠,又没有副作用,而且可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但很多人还是很迷信药补的作用,认为药补针对性强,功效显著。但如果药补不能掌握分寸,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古时候富家人以人参、鹿茸、燕窝、海参等作为日常食单,却多赢弱寿短。
现今营养补品名目繁多,如果恣意进补,后果不堪设想。如入过多服用含铁、锌等补血营养品,如宝宝乐、红桃K、铁维隆、葡萄糖酸锌糖浆,会引起铁、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神志错乱等症状。长期服用鱼肝油、维生素AD丸,也可发生骨痛、头痛、呕吐、毛发干枯、脱发、厌食、低烧等中毒症状;新兴氨基酸输注过多,会造成过敏反应。还有许多矿物元素合成品,人体需量极少,而过量服用也可致不良反应。中药补品也是一样,胡乱进补,轻者可引起脘腹饱胀,食欲减退,重者可引起便秘或腹泻,内热加重、舌干尿赤,甚至鼻孔溢血等症状。
江苏如皋地区和宁波、温州地区的长寿之乡一直延续传统的食补健身习惯。但即使这样,饮食进补也是有原则的,在他们看来,食补也必须根据体质情况适当进行,如人老肾虚可多吃些补肾抗老的食品,如核桃肉、栗子、猪肾、甲鱼、狗肉等;防止神经衰弱,推迟大脑老化,可多吃些补脑利眠之食品,如猪脑、百合、大枣等;高血压、冠心病应多吃些芹菜、菠菜、黑木耳、山楂、海带等;防止视力退化应多吃蔬菜、胡萝卜、猪肝、甜瓜等。通过食补能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使机体适应自然界的应变能力增强,抵御和防止病邪侵袭,即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简宜的四季饮食进补方法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适当进补,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是非常必要的。顺四时而进补,首先要了解四时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可用升补;夏天炎热酷暑,人喜凉快,宜用清补;秋天气候凉爽,则宜平补;冬天气候寒冷,适宜滋补;而四季宜通补。
古人以当时对自然的认识,提出阴阳五行之说,又把阴阳之变与食物的四气五味联系起来。《黄帝内经》中说:“对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在。”又如李时珍所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夏日酷热,则需寒凉性的食物以清热解暑;又由于夏季出汗多,钾、钠损失严重,产生无机盐代谢紊乱和血液钾浓度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