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读黄帝内经
2012/9/21 14:39:46

第一章  解读黄帝内经
◎一、 《黄帝内经》与黄帝◎
  《黄帝内经与金匮要略》、  《伤寒论》、  《温病条辨》,并称为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它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该书在中医学上有非常高的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的医家,无不重视此书,而且此书的部分内容还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流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后世简称为《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为《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仇卷》,因其内容主要论及经络、针灸,所以又名《针经》,唐代王冰时称《灵枢》。至宋代,史崧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此后《素问》、《灵枢》成为《黄帝内经》的两大组成部分而流传于世。
    《黄帝内经》之所以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所阐述的人体生理学、人体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人体结构、经络、穴位等内容都令现代人惊叹,并且它对生命、对自然的体验也是如此的真切,不仅奠定了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养生、保健论述得相当深入而细致。现代生活的高节奏、高压力让人们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是一股“养生”热浪随之而来。也正因为此,  《黄帝内经》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更近了,备受普通百姓的称赞与推祟。
 
    《黄帝内经》中,还有一点非常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思想,比如: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叉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相关;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等等。
    以上讲述了一些关于《黄帝内经》的由来、内容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但是还是有人不免会问,  “内经”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叉在“内经”之前冠上“黄帝”呢?这两个问题也是不少人比较关注的。内经,有些人认为是讲内在的人体规律的,也有人认为是讲内科的。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身体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功能,同样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叉要在“内经”之前冠上“黄帝”呢?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熊,又名“有熊氏”。他战胜了蚩尤以后,成为天子,  “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称“黄帝”。本书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歧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因此冠以“黄帝”二字。
    总之,  《黄帝内经》既是一本医书,又是一部养生书,既可以为医学家所利用,叉能为百姓养生健身指点迷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二、  《黄帝内经》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怎样形成的?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些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那么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看待生命起源问题的呢?  《黄帝内经》中对此有相关的论述。
    (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黄帝内经》对万物及人类的起源,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首先,从哲学的角度讲述了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说明阴阳之气合和的形式不同,可以造就出不同的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