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我的私房养颜秘方
2012/9/17 14:33:28
第十二讲 我的私房养颜秘方
中医世家 薪火相传
人们常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句话也并非说要是祖上三代人行医的,我们才能服他所开的中药,而是告诉人们,医生做久了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开的药辨证对路,效果才会好。
太平天国时为避战乱,我曾曾祖父举家从镇江丹徒聚元圩迁涉到如皋。清朝同治十三年( 1874)以后,曾祖父黄庆平在开业一段时间内,他深为女人的阴阳难于调理,气血不得和睦,容颜衰老而犯难。到了光绪辛丑年的正月的一个夜晚,星光满布,他的父亲托梦给他,只见一座气宇轩昂的楼殿,门旁一位丽人依靠在花轿旁,前边还有麒麟守着。
不几天,我的祖父就诞生了,曾祖父想起了梦中的景象,就给爷爷取了个“星楼”的名字。按梦中提示,“麒”与枸杞的“杞”同音,“麟”又跟茯苓的“苓”音接近,丽人依靠指的“苡仁”、“花轿”的轿暗示“阿胶”。由此一张独创的养颜方,就传承了一百多年。
传说归传说,我出身在中医世家已是第四代了。
后来,祖父黄星楼秉承父嘱,先受业于镇江的褚鹏飞先生,后又复执于河北盐山的张锡纯名医,颇得薪传。1924年悬壶于如皋,书斋取意于屈原《离骚》中的佳句“夕餐秋菊之落英”,减字而成“餐菊轩”。
黄老素以调理脏腑气机、养生美颜见长。学术上广撷博采,与古为新。1929年主编《如皋医学报》,医论见诸于《光华医学杂志》、《医界春秋》,从而声名鹊起。20世纪30年代先后为名著《伤寒杂病论集注》、《中国医学约编十种》作序,并为《中国医学大成》题辞。其医案大量报导登在《国医公报》、《新加坡中医月刊》、《光华医学杂志》等刊物上。同时与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张镜人等中医名流尺牍频相往来。
1956年起,黄老受聘为南京中医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聘为江苏省中医学会三届理事。在《中医杂志》、《江苏中医》上发表论文60多篇,医著有《内科临床识见》、《餐菊轩医辑》、《中医内科教学参考》等。
黄氏中医世家的传世之品,如同深巷里的陈酿,历经百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发出醇厚的幽香。传世医学匾牌——“餐菊轩”牌已注册商标,列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岁月递嬗,尘世纷争,当明眸皓齿,玉玉婷立的少女,经历了不同的生命周期,进入了中老年的行列,今天拥有了黄氏养颜美容的法器,解决了女人不受年龄困扰,保持美丽容颜的难题。
家传“杞苓珍茸”方 诞生于清朝同光年间
女人如同天底下的树叶,没有哪两片的叶子是一模一样的。
汤晓花和汤晓丽是一对孪生的双胞胎,27岁了,汤晓丽已是1岁小孩的母亲,汤晓花刚结婚。两人的脸上都出现了黄褐斑,而且她俩月经的周期,时间的长短,颜色的紫暗,精神的好差都不一样,这没让她俩的妈妈少操心。
女性的美容保养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个人的体质完全不同,正所谓众口难调。尽管美容厂家不惜血本,狂轰烂炸的做广告,发宣传册。今年你唱吧明天他又登场,到头来让爱美之心的女士,“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欢喜,钱花去了不少,褐斑依旧还是当年的模样。
青春永驻,延缓衰老是爱美女性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救世祖创造出了阿娜多姿的女性,皮肤细嫩而头发乌黑,体态丰满,风情万种。
女子以肝为先天,冲脉、任脉隶属于肝,冲脉为全身血液聚集的海洋,任脉主管着子宫胞胎。诸种经脉皆上聚于头部。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女性不到30岁时,冲、任二脉开始失调,气血上荣于颜面不足了,颧部、前额、上唇、眼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