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带下病
2012/9/7 17:02:22

第二章  带下病
    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滑润阴道,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过多,色、质、味异常,即为带下病。西医认为阴造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疾病及宫颈癌、宫体癌等均可出现带下病症状。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  (1)带下量多,色黄、白、赤或黄白相兼,或赤黄相兼。质清稀或粘稠。气味腥、臭秽,或秽浊。(2)伴腰部酸痛,小腹坠痛,下肢酸软,或阴户灼热,或瘙痒等症状。
    中医分型:临床常为脾虚湿注、肾阳虚弱、下元亏损、肝经郁热、湿热下注。外治法分为:(1)湿热型:带下色黄或黄白相兼或夹血丝,质粘稠或浑浊如米泔如豆腐渣,或呈泡沫状。气味腥秽或秽臭,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数。(2)虚寒型:带下色白,或色淡黄,量多,质清稀,无臭味。绵绵不断,舌质淡,苷薄白或白腻,脉缓弱或脉沉。
    【治疗方法】
    一、坐浴法
    处方l(1)抑霉菌方(抗霉1号):羌活20克升麻20克  知母20克  白矾20克  白头翁30克  (2)治滴虫方(灭滴I号):海桐皮30克苦参30克百部30克刺疾藜20克  (3)治炎粉2号:硼砂10克青黛30克  儿茶20克枯矾10克冰片2克
方法;抗霉1号煎水冲洗坐浴,1天1次,10天为1疗程。灭滴Ⅱ号煎水冲洗坐浴,l天1次,10天为一疗程。病人前一天晚将中药煎好坐浴后来门诊先作阴遭冲洗,然后将治炎粉喷于官颈或阴道内,10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止带杀虫,主治j显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可用于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官颈炎。
    资料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6  (3):31
    处方2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  白藓皮20克狼牙草20克
    方法:煎水坐浴每日一次,并用手指裹纱布蘸药液尽可能攘洗阴道深部。浴后可放灭滴灵1号入阴道深处。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杀虫。适用于滴虫病所致的带下。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3黄柏30克  马鞭草30克  白藓皮30克  苦参:30克红花10克
    方法:外阴皮损增厚者加明矾、皂角。煎水冷却后坐浴,每日一至二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带杀虫。适用于霉菌病所致带下。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4黄柏20克蛇床子15克  白矾10克  生半夏生南星花椒各10克椿根皮30克    .
    方法:煎汤趁热坐浴,一日2次,15天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燥湿清热止带。用于妇人带下。
    资料来源:《常见病验方选》
    二、坐药法
    处方1蛇床子苦参雄黄枯矾冰片硼砂血竭滑石乳香没药黄连金银花连翘炒蒲黄五倍子等
    方法:先将冰片、雄黄、枯矾、硼砂研为细末,余药经粉碎过80-120目筛,合同前药拌匀,瓶装密封备用。另取虎杖500克加水1500毫升,取汁1000毫升,加防腐剂瓶装待用。用时暴露宫颈,将阴道宫颈处分泌物擦净,或碘酒酒精消毒官颈,取消毒干棉球一枚,先沾虎杖液少许,再沾上药粉约0.5克左右,贴于官颈部位,每天上药-次,七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解毒杀虫,燥湿止带,收敛,防腐,消肿生肌。主治非特异性阴道炎及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所致的带下病。
    资料来源新中医1990    (3):25
    处方2苦参1000克滴鼻净
    方法:取苦参1000克用凉水反复漂洗,除去泥砂,加水煎煮一次,合二次煎液,甩四层纱布过滤,置搪瓷盆内,浓缩至原液三分之一量,加百分之九'i五酒精边加边搅拌,用酒精比重计测含醇量达百分之七f。左右,室温静置四十八小时,用脱脂棉过滤去脂类杂质回收酒精,无回收设备时,可将滤液置于浴盆内,慢慢蒸发至无醇味,加蒸馏水2000毫升稀释,混匀药液,用盐酸调PH值为4, 5,用药棉过滤分装于500毫升的盐水瓶内,用纱布扎紧胶塞,高压灭菌,压力0.7磅40分针即可。治疗前按每100毫升,加浓滴鼻净1支(10毫升)摇匀,分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