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前阴疾病(7)
2012/9/7 16:43:38
八、综合治法
处方 生甘草银花元参土茯苓苍术 白芷茶叶 桑叶,苦参 葱白 蒜梗 槐枝 花椒各9克 水1000毫升
疗法:先将上药水煎,洗患处。再用三仙丹3克(方药如下:黄连、大黄、无名异各3克,象贝、炉甘石、黄拍各6克,轻粉、樟脑各1.5克,猪胆汁、麻油)调搽患处。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外阴疮痒疼痛。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类编》
阴 痛
女子阴中或阴户作痛,或阴器时时抽掣疼痛,甚至牵引少腹,上连两乳,或阴道干涩作痛,或外阴红肿疼痛。,但又非阴疮者,谓之阴痛。阴痛一病以症状命名,包括外阴与阴道两个部分。在古医籍中.有阴中痛、阴户痛、小户嫁痛、嫁痛、吊阴痛、或蚌疽、玉门肿痛等名称。这些病名有的意义相同,有的性质各异,各有特点,但病机证治基本相同,因而综台为一个病证进行讨论。
临床诊断:女子外阴或阴道作痛,或阴器时时抽掣疼痛,甚至牵引少腹,上连两乳,痛不可言,或外阴干涩灼痛,或阴道坠痛,或外阴胀痛如刀刺,或持续发作,或时轻时重,除此而外,尚因证型不同而有特殊表现。
中医分型:(1)肝肾阴虚型:阴痛,有干涩灼热感,或有步最黄水,外阴萎缩,阴内潮红,无分泌物,头晕腰酸,夜不成寐,口于咽燥,舌质红裂,苔色黄,咏细数。(2)肝经部火型:阴部胀痛,或有灼热感: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或者阴痛连及少腹,甚则上及乳房,伴见胸闷太息,烦躁寐差,舌质偏红,苔色黄白腻,脉细弦。(3气虚下陷型:阴户坠痛,有时带多色白质稀,阴道无异常变化。胜疲神倦,气短懒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软。(4)湿热下注型;阴痛肿胀,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粘腻,或有臭气。妇科检查见外阴及阴道充血,或者有溃疡,伴见胸闷烦躁,纳差口腻,小便黄少,舌质红,苔萸白腻,脉细濡数。临床外治不分型。
【治疗方法】
一、坐药法
处方1 巴豆米5个葶苈子2.4牙皂0.3克炮姜0.9克 云苓1.5克甘草0.9克葱白7克(去须)
方法:以上各药共研如泥。用消毒药棉,将上药泥包之如蛋黄大,外用细绸包后,再用线缠,并留线头六七寸许,用时,用手轻轻送入阴道深处,三日后可打下血块和血水。
功效主治:适用于产后未满月阴痛。
资料来源:《祖传秘方大全》
二、敷贴法
处方1桃仁20克4黄酒60毫升
方法;将桃仁去尖皮,浸泡黄酒内1昼夜,用铁锅炒黄为度。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每日2次。
功效主治:祛瘀止痛。适用于产后阴部剧痛,会阴创伤。
资料来源:《家用偏方治百病》
处方2鲜马齿苋90克
方法:将马齿苋煮熟,捣烂如泥状,外敷刨口,每日1次。
功效主治:消肿止痛。适用于产妇阴部肿胀疼痛。
资料来源:《家用偏方治百病》
处方3葱白 乳香
方法:葱白加乳香同捣成饼,敷之一二日即愈。
功效主治:利湿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产后阴户肿痛。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4桃仁酌量
方法:烧研,敷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肿。适用于产后阴肿。
资料来源:《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处方5乳香葱白各15克
方法:共同捣成泥,敷于痛处。
功效主治:通络止痛。用于产后阴户肿痛,
资料来源:《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三、熏洗法
处方1泽兰叶120克 枯矾适量
方法:先用泽兰叶煎汤熏洗一二三次,再加枯矾,煎水洗之,即安。
功效主治:活血,收敛,利湿,止痛。适用于产后阴户翻出疼痛,名日:“翻花”
资料来源:《本草纲目》
处方2羌活 防风各30克
方法:煎汤熏洗,即效。
功效主治:祛风胜湿止痛。适用于产后阴户肿痛。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