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下腹部
2012/8/31 15:47:52
十七、下腹部
(一)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
用笔者发明的“畲药痔疮薰剂”对上述诸痔,只用薰疗“一次见效”,三次痊愈,七次绝大多数均可根治,不住院、不求医、不手术、不打针、不服药、不禁食,疗法简、疗效快、治愈率高、经济方便。该药荣获2007年“61 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展金奖,题为“奇效的畲药痔疮薰剂¨。又获第六届国际名医学术交流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文化部优秀论文一等奖。
痔疮出血
[处方]生地15克,银花、元参、当归、淮山、丹皮、栀子、槐花、地榆、甘草各10克,京芥炭5克。
[功效]凉血止血。
[用法]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午、晚饭前服,2—3剂血即止。并按上法治之。
(二)疝气
疝气畲医称之为“小肠气”。本病是因体弱气虚,劳累过度,或长途跋涉,引起肠膜或肠管从腹股淘脱出者,称为“腹股沟斜疝”,肠膜或肠管掉人阴囊者称之为“直疝”或“疝气”,引起阴囊肿胀、变硬、疼痛、色紫等症。多数轻者可自行恢复,有的不能恢复,形成嵌顿,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及严重的并发证。
[处方]荔枝核30克,大茴香、小茴香、黑升麻、木香各6克,桔核10克。
[功效]消炎理气。.
[用法]水煎后分午、晚饭前服。
初生婴儿(1个月后)及少儿疗效更佳,用量必须酌减。
(三)睾丸坠痛
[处方]西党参、炙黄芪各15克,桑白皮12克,广木香7克(后下),川断、归中各10克,陈皮、升麻各6克。
[功效]补中益气。
[用法]用水适量炖2次,分午晚饭前各服一半。
(四)脱肛
[1方]东洋参或高丽参6克(另炖),白术、川断、当归中各10克,炙黄芪30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各6克,红枣6粒。
[功效]补中理气。
[用法]用水适量炖两次,午、晚饭前各服1/2,连服10剂可愈。
[注]有高血压者勿用。
[2方]甲鱼一只(约500克),天花粉一枚(100克),少儿酌减。
[功效]益肾提气。
[用法]鳖鱼杀后洗净去内脏,纳入天花粉,用线捆之,加水适量,炖熟饭前食之。
(五)遗精或夜间多尿
[处方]菟丝子、覆盆子、沙苑子、金樱子各10克,枸杞、茱萸肉15克。
[功效]益肾培元。
[用法]用水适量炖2次,分午晚饭前各服一半。
(六)小便失禁
[处方]党参、萸肉各15克,炙黄芪30克,大熟地、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各10克,五味于8克。
[功效]壮肾益气。
[用法]用水适量炖两次,午晚饭前分二次服。
[病例]陈某某,女,85岁,福安市康厝乡邮亭村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经常小便失禁,用上方一剂见效,三剂痊愈。
[注]如本方已见效,再用下方猪肚配高丽参、龙眼肉、枸杞加以巩固更妥。
(七)尿频或排尿无力(排除前列腺炎)
[处方]猪肚一只(包括小肚),高丽参6克(高血压者用西洋参),龙眼肉6粒,枸杞15克。
[功效]益肾培元。
[用法]先将猪肚洗净,把上述三物纳于小肚内,用线扎紧后再将小肚纳入猪肚内炖熟,先吃小肚及肚内之物,然后再吃猪肚。吃一二次甚效。
(八)膀胱结石
[处方]败龟板26克,生鳖甲、生牡蛎各13克,川木通、淡竹叶、琥珀(后下)各5克,萹蓄、紫草各6克,小茴香(后下)3克。
[功效]化石排石。
[用法]加水适量炖两次,午、晚饭前各服一半,连服至石出为止。
(九)阿米巴痢
[A方]鸦胆子10粒,龙眼肉5枚。
[功效]扶正消炎。
[用法]龙眼肉包鸦胆子,饭前用开水送服,连服5天见效。
[B方]鲜骨碎补(色红者)40克,猪蹄一只。
[功效]消炎止痢。
[用法]猪蹄与骨碎补(去毛切片)洗净同煎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