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畲药煎法与服法
2012/8/31 13:50:35
三十一、 畲药煎法与服法
中畲药的煎法与服法,是中畲医治病的重要环节,尽管方剂的配伍非常准确严密,若煎服不得法,则无疗效。李时珍云:“H服汤药,虽品特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无功。”徐大椿亦云: “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这说明中药的煎服法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值得高度关注。
(一)中畲药的煎法或炖法
1.煎(炖)药的用具 以瓦罐、砂锅为佳,搪瓷器亦可。切不可用铜铁器,因某些药与铜铁器一起加温,会产生化学反应。
2.煎炖药用水 要选择清洁新鲜的冷水,以泉水为上,井水、矿泉水、自来水亦可。有的病处方上注明“用酒炖或煎者”,如血筋处方,多用酒煎,那就得用黄酒(糯米酒)煎。煎药前如发现药物表面有灰尘,可先放人容器内倒人冷水,用筷子快速揽几下,立即倒掉,再倒入纯净水,浸20分钟左右,使水浸人药物组织细胞内,以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煎出。用水量可视药的质地、药量、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第一次煎应多加些水,以高出药面3—4cm为宜,第2或3次可略少些,水高药面1—2 cm。
3.煎(炖)药方法及火候煎药前将药置于容器内,如解表、清热、芳香及泻下之药,煎(炖)时间宜短,宜用武火,多取其气,约10分钟左右即可。因芳香轻清之药,久煎会使有效成份损失或药性改变。滋补之药,煎(炖)时间宜长,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慢煎(炖)约30—40分钟,使药汁浓缩后倒出,再加水煎第二次水少些,煎(炖)煮时约15—25分钟。煎药时间可短些,炖药时间宜长些。又如附子、川乌、草乌,为了减少或消除其毒性,宜用慢火煎约一小时以上,以多取其昧。对煎(炖)药期间必须有专人在旁照顾,不可疏忽,以免药汁沸出或不慎烧焦,其药性已发生变化,应弃之不用,再换再煎(炖)。
(二)不同药物的不同煎与炖法
(l)先煎 铁落.龙骨、牡蛎、龟板、珍珠母等贝壳或矿石类,因质地坚硬,药力难于煎出,先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如属热症(如高烧、温病、癫狂等)最好用炖法,药中如有上述之药煎后,取其渣汁,再加其他药纳瓦罐或搪瓷器皿内炖二次取其汁。如属寒证,如体虚、形寒肢玲、心、肝、肺、脾、肾之慢性病,则煎服为宜。
(2)后下 气味芳香而气轻力薄之药,如砂仁、木香、沉香、苏合香、大黄、薄荷、荆芥等,只能煎5分钟即可,久煎则使气味走散,失去疗效。
(3)包煎有些药如海金沙、蚕沙、灶心土、蒲黄、马勃、赤石脂等容易致药液混浊,或轻浮,容易粘锅,不易分离,应用双层纱布包煎。
(4)冲服芳香贵重或不宜热煮之药,如麝香、琥珀、三七、羚羊角、犀角、珍珠等,宜研细末,或磨汁后与煎好之药液掺入,或先用开水调后掺服,使其效得以充分发挥。
(5)烊化 胶质、溶性较大易溶解之药,如阿胶、鹿胶、龟胶、血竭、蜂蜜、饴糖,可在其它药煎完取汁后调入掺服。
(6)另炖 如人参、羚羊角、鹿茸、冬虫夏草、三七等,为避免其有效成份被其他药物吸收,宜另炖取汁,再与其它已煎之药汁兑服。又如肉桂、麝香等宜泡服,有的还可纳入胶囊内乔服。
(7)去渣取汁 药煎炖完,应趁热过滤药汁,因有的药冷却后会凝固而沉淀,不易滤出。并对药渣进行适当挤压,可收取药内更多的有效成份。通常煎2次,第一次大约取200CC,第二次150cco剂量大者,药汁也可多些;剂量少者,药汁可少些。将前后过滤之药液掺和分服,使药有效成份相等同。至于婴儿之药,一般只炖一次即可。应分数次服用,以利吸收。如有吮母乳者,第二次药液可由母亲代服,转化在母乳中喂婴,也有辅助作用。
(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