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望舌面诊病法
2012/8/30 8:56:46
第16章 望舌面诊病法
舌是口腔内主要器官之一。担负着搅拌食物和协助发音说话的两大功能。从医学角度讲,它的多种变化还能反映人体内的疾病,是体内唯一可以外露的脏器,这是否可以算它的第3大功能呢?
舌的上面西医称为舌背,而中医则叫舌面。前端游离部分称为舌尖;后部与咽部相连,能够看到的部分称为舌根,又叫舌本;位于舌尖和舌根中间的部分称为舌中;舌的两侧部分称为舌边;整个舌身又称为舌体。在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也叫舌垢。
望舌时先让被检查者面对光亮处,张口自然伸舌,一般以能看到舌根的人字沟为准。检查者仔细察看舌面和舌体的各种表现,并注意排除生理和理化因素引起的假象(如伸舌时间过长或过于用力,舌体充血明显,多薄而红,紧缩之后多淡而胖。或饮用冷热和带色素的食物等,都可能使舌质舌苔发生改变),力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正常舌面、舌体的表现
正常人的舌体应是运动灵活,伸缩自如,胖瘦适中,不薄不厚,舌边无齿痕;舌质色泽淡红不老不嫩,润泽适中;舌面有清雾状薄白苔,无异物污垢,不湿不燥,无瘀斑点,无条纹线,无隆起物。
二、生理或理化因素对舌象的影响
⒈中年妇女在正常情况下舌面可有红星刺状物,一般妇女在经期前后1~2天,舌尖处也可有较明显的红刺,月经后则显著减退,均属正常舌可有的变异。
⒉作息时间改变,睡眠明显减少,或常苦闷悲思不解者,舌尖可见红赤。
⒊食热汤水、生姜、大蒜、辣椒等刺激性物质可使舌变鲜红或绛红色。
⒋酗酒之人舌边常红赤干燥。
⒌常大笑者舌色易暗,常恐惧者舌色易淡,常发怒者舌边易赤,房劳过度者舌色淡晦无华。
⒍便秘日久、饮酒过多、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舌上可生黄白苔垢。
⒎鼻腔堵塞,睡觉时张口呼吸,晨起则见苔厚或中心苔,舌根苔黄。
⒏大量抽烟、龋齿、口腔不洁、久服补药(如熟地、鹿茸、人参、黄芪等)、时常忧心忡忡者多生较厚苔垢。
⒐食牛奶、豆浆可使苔变白色。
10.食枇杷、蛋黄、服用黄连、栀子、复合维生素B2 、痢特灵、阿地平、四环素等可使舌苔染成黄色。
11.食草莓、山葡萄,可使舌苔染成紫色。
12.食乌梅、雪梨膏、桑葚子、橄榄、咖啡、酱油、醋、带壳棉子油、焦黑食物可使舌苔染成黑色。
13.先天性裂纹舌或正中棱形舌,以及部分小儿的舌质淡、红、舌体胖、齿痕、腻苔、剥苔和老年人的舌淡红有齿痕均可视为正常生理性的变异舌,无临床诊断意义。
三、舌质的异常变化
疾病在舌上的反映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能够作为特异性诊断的特征还不太多(包括舌苔),因此一种舌象一般只能提示某一证型,或只能说明可能患有某一类或某几种疾病,而不一定是某一种疾病。可是从这点上来讲,对于临床诊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舌质色泽的变化
⒈淡红舌,正常人多见此种舌象。
许多病的早期舌质也可为淡红色,如感冒初期等。
也可见于一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胃癌、早期原发性肝癌等。
淡红舌常需要结合舌苔、临床检查和体征来确诊,不能单凭舌色正常就认为无病。
⒉淡白舌,常属于中医的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阳虚寒湿等虚寒证。
⑴淡白舌可分为两类,一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一些,但仍可见红色;另一类则舌色枯白,血色全无,甚至连唇龈均苍白无华,两种类型提示了疾病的轻重程度,前者较轻,后者较重。
⑵此舌常见于慢性病和机体功能低下的虚弱病人,如贫血、消化不良综合征、浮肿、慢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血浆蛋白偏低、内分泌功能不足、低血压、基础代谢降低(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晚期血吸虫病、部分哮喘病人、中晚期胃癌和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