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望面部诊病法
2012/8/30 8:40:24

                  第18章 望面部诊病法
                        一、正常面容的表现
人的正常面容应该具备以下条件:①有朝气。②表情丰富。③从容。④无痛苦貌。⑤无意识障碍。⑥精神无异常。⑦无浮肿。⑧无贫血及黄疸。⑨给人理智的印象。
                            二、病态面容
⒈无欲面容为意识有障碍时的表现,又称无表情面容。即感情或心情不显现在表面,对于周围反应迟钝,多随高烧发生,为重症患者的表现,多见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出疹、肠道疾病等。
⒉消耗性面容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又称恶病质面容。表现在面颊削瘦,颧骨高耸,眼窝深凹,皮肤弹性差。可见于严重的结核病、极度的消化或吸收不良症、晚期的肿瘤病人等。
⒊肌肉萎缩面容表现为面颊凹陷,嘴唇松弛,下唇向下,重者甚至眼睑下垂,睁不开眼。见于面部肌肉麻痹时,如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等。
⒋满月脸表现为面颊红胖团圆,犹如满月,由于脸部脂肪堆积,正面可能看不到耳朵,侧面甚至看不到鼻尖,毛孔粗大,多痤疮。这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时特有的面容,可见于柯兴综合征,或使用激素药物过多引起。
⒌浮肿面容表现为颜面苍白,脸宽厚,虚肿,眼睑宽而松弛,按之凹陷,抬手即恢复原样,表情迟钝而冷淡,为黏液性水肿,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患者。
若面部苍白浮肿,最早出现于眼睑等组织疏松部位,故眼裂呈细缝。皮肤紧张、干燥、厥冷,在额部有指压下凹现象,晨起明显,见于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中医认为,阳水肿起病较速,眼睑头面先肿,阴水肿起病较慢,先从下肢肿。
⒍假面具面容表现为脸部肌肉僵硬,表情肌处于木僵麻痹状态,笑或微笑的表情也极少见到,这是震颤性麻痹的特有面容。
⒎肢端肥大症面容表现为脸长,下颌增大而向前凸出,耳与鼻粗大,颧骨高耸,眉弓特别隆起,口唇及舌大而肥厚,手足也增大。女病人有时在口唇周围及其他部位体毛增生。多见于脑内垂体瘤。
⒏希氏面容的面部表情痛苦,面色灰白,两眼凹陷而无神,额部冷汗,颧骨高耸,鼻尖峭立。见于急性腹膜炎  病人。
⒐伸舌样痴呆面容又称软白痴,旧称杜氏病。表现为鼻根部低下,眼睛呈杏状,眼梢向外上方斜,内眦赘皮特别明显,眼斜视或有震颤;口半张,舌尖常伸出口外;鼻尖及耳郭异常柔软,有时耳郭畸形;小指短且向内侧弯曲,小指第2节特别短。是各系统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先天性发育不全症,见于先天性痴呆症。
10.增殖体面容多见于儿童,表现为表情较迟钝,两眼无神,鼻梁宽平,上唇短,上切牙前凸错位,下颌骨不发达,硬腭高耸,病人因经常鼻塞,故常张口呼吸。可见于增殖体(鼻咽扁桃体)肥大。
11.濒死面容即所谓的“死相”,表现为眼窝凹入,目光呆滞,瞳孔散大,无光泽,鼻端变尖、鼻翼扇动,脸呈铅灰色,几乎无表情,见于危重病人临死前的征兆。
  12.苦笑面容,此类笑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特点是并非发自内心的、不能自控的强迫性的笑。这是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的情感障碍。这种笑不但可见于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尚可见于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的某一阶段,如脑肿瘤等。破伤风患者因面肌痉挛也会出现特殊的“苦笑面容”。
    13.傻笑面容,多发生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以及脑炎后遗症等患者,病人虽然经常乐呵呵的,也有似乎十分满意、愉快的体验,但是由于智能障碍的影响,即使病人感到很高兴,但其面部表情却给人以呆傻的感觉。
14.假笑面容,有一种被称为隐匿性抑郁症的病人,本来他们内心的情感是忧郁的,却常对人报以假笑。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注意到,这种病人仅仅是用嘴角在笑,眼睛毫无快乐的闪光。
15.莫名其妙的笑多见于精神病人,例如躁狂症的笑一般来说出现在情感高涨的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