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查颈诊病法
2012/8/30 8:28:44

                      第21章 查颈诊病法
颈俗称脖子,古人把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为颈部,后为项部。颈项上连接头面,下连接躯干,是人体的一个枢纽地带。气管、食管和来往于头面与躯体间的经脉都从这里通过。因此,诊断上它也是不容忽略的部位。
检查颈部时,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整个颈部及锁骨上窝,并将颈部肌肉放松。
正常人的颈项两侧对称,气管居中,站立和坐下的时候颈部血脉不明显,躺下才较充盈,摇转俯仰轻松自如,无肿块,无瘘管,也无异常的皮肤颜色改变。
颈部诊病可分为望诊和触诊两部分。
                      一、颈部的望诊法
(一)项强
后项强直,不能前俯及左右转动,逐渐牵连背部强直,角弓反张,为“痉病”的主要症状。可见于:
⒈失血之后,或大汗伤阴。
⒉高热如暑温、伏暑、温热病,或小儿惊风。
⒊外伤后,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出现项背强直,四肢频频抽搐。
项部活动不灵活,可见于睡觉时头部位置不适或受凉引起项部扭动时疼痛,转侧酸胀,称为“落枕”,也可见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骨结核等,或颈部扭伤。
(二)项软
颈项软弱,甚至头垂不能举,叫做项软。可见于:
⒈小儿先天不足,哺育不当,脾肾虚衰,以致发育不良所致。
⒉小儿大病之后颈项软弱,为气血虚弱。
⒊一般久病见项软,多为阳气衰惫,督脉之病,称为“天柱骨倒”,表现为颈项萎软,难以治疗。
⒋颈部外伤也可引起项软。
⒌颈肌软而无力见于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及进行性肌萎缩。
(三)颈斜
多为先天性,可见脸面转向对侧上方,而头倾向患侧。如不能及时纠正,面部可逐渐出现畸形,患侧脸短而平坦,对侧长而隆起,两眼倾斜,鼻梁弯曲等。常由于单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
    (四)颈粗
颈部发粗肿大,见于颌下颈前结喉两侧部位者,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若伴有食欲亢进,心烦心悸,夜睡不安,呼吸困难,性情急躁忧郁者,多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若颈粗不红肿、不疼痛,伴有寒热头眩,称为“气毒”,若压之有握雪感,为颈部皮下气肿。
(五)颈肿
颈部局部肿大,甚至结为肿块。
⒈发颐,发于面颊下侧,起病急、病程短,且有红、肿、热、痛等症,开始时面颊一侧肿如核,渐肿胀延及耳之前后,溃后脓出秽臭,为热毒壅积所致,包括下颌骨骨髓炎、齿槽脓肿等。
⒉瘰疬,发于颈侧、颊下或耳后皮里膜外的结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有,少者1~2枚,多者4~5枚以上,累累相连,又称为“痰核”、“串疬”和“马刀侠瘿”等。急性者因外感风热,挟痰凝于少阳、阳明之络;慢性者因情志不畅,肝气挟痰火凝滞于肝胆两经所致。
⒊失荣,发于颈项部,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固定难移;后期破烂紫斑,渗流血水,形容瘦削。为情志所伤,肝郁络阻,痰火凝结所致。包括颈部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
    (六)颈瘤
颈间生瘤,其瘤的形状不一致。
⒈有或消或长,软而不坚,皮色如常的。
⒉有软如绵,硬若馒,不紧不宽,形如覆碗的。
⒊有坚而色紫,青筋盘曲,形如蚯蚓的。
⒋有色现紫红,脉络露见,软硬相兼,时有牵痛,触破流血不止的。
⒌有形色紫黑。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紧贴于骨的。
⒍有皮色淡红,软而不硬的。
⒎有质地柔软,溃后出脓或如脂粉样脓的。
颈瘤多由内伤七情、忧恚  怒气、痰湿瘀壅和气血留滞所致。包括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颈部血管瘤、纤维瘤和脂肪瘤等。
(七)颈疮
颈项疮毒发时寒热交作,颈部肿块形如鸡卵,漫肿热痛,然后形成脓肿。疮生在前后正中处者,最为严重,生于结喉外的为“锁喉痈”,此证多因肺胃风火痰热上壅所致。生于后项正中者为“对口疽&rdquo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