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脉 诊 法
2012/8/30 8:18:24

            第23章 脉 诊 法
  一、神门脉诊法
神门是十二经络中手少阴心经的一个穴位。在这个穴位里,有动脉应手,称为“神门脉”。神门脉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中的桡动脉在腕部表浅部位的显露,它的具体位置在手掌后兑骨之端的凹陷处。古代医家多在此处切诊以了解妊娠情况,故有“少阴脉动为有子”之说。
经过对多人次的观察,发现神门脉搏动在常人多不明显,但在妇女怀孕后便可扪及搏动,其搏动的形态如枟胎产秘书枠中所说的“如豆逼指”类似。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和妊娠月份的不同,脉搏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变化。另外,部分高热的病人也可出现神门脉动的情况。这些都是需要临证时反复体验的。
二、异位脉诊法
前臂的脉诊属于异位诊法,以手指放在前臂一定部位的动脉血管上感知其搏动而诊断疾病。经对上万人次病人的医疗实践,发现对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腰病、肝炎、胆囊炎、胁痛、胸痛、胃脘痛、肠炎、尿路感染、妇女痛经和子宫疾患等多种病症,运用本法均可准确诊断。
(一)脉诊部位和相关脏腑图             

 

女性右上肢上、中、下节部位(女性左上肢上、中、下节部位与男性的相同),如图23-1。
男性左上肢上、中、下节部位,如图23-2。             

 

下肢腘窝部位的异位诊法见下肢诊病部分。
(二)病脉的区别
    手、臂、腘窝诊法可诊断一些相应的脏腑部位。正常人一般脉象细小,应指无力。相反,与任何一个脏腑相关的部位脉搏跳急,指上有力,即可判断出某一脏腑和哪一个部位有病变。
(三)三指布法
医生下指诊脉,食、中、无名指,均摆得略成三角形:相距1寸取脉,首先以食指端放在上部,继而中指放在食指的前部,然后无名指于下部。
(四)操作方法
诊脉时,医生与患者对坐,患者手掌向上,肩臂平放,医生用左手轻轻按病人的手掌心,用右手食、中、无名指按与待诊断的脏腑相关的部位,取准部位后,三指用同样力量,认真探索脉搏跳动,如发现某部位脉跳急(指下有力),这一部位所“管”的脏腑必然有病。如按男病人上肢中节外侧食指脉跳急,可确定腰下部疼痛,中指脉跳急,可判定腰中部疼痛,无名指脉跳急,可诊断腰上部与背疼痛。但病人掌心脉急,提示病程短,如脉细小为病程长。
                        三、切脉诊病法
    是指切病人手腕部位的桡动脉。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分别触放在寸、关、尺三个部位上。切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隆起呈弓形在同一水平,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因为指腹感觉比较灵敏。布指的疏密要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中等身材者,布指应不疏不密。切脉时用力要由轻渐重,采用轻取、中取、重取的三种方式,先摸其脉的深度,再察其脉的速度,知其脉的强度,最后定其脉的属性。
  (一)正常指诊脉象特征
    ⒈脉搏来去从容和缓,脉力大小适中,应指柔润有神。
    ⒉脉率不急不徐,一息4至,成年男性为60~80次/分,女性为70~90次/分。3岁以下小儿多在100次/分以上,初生婴儿约为140次/分。
    ⒊脉搏节律匀和而规则,部分正常人可表现吸气时脉搏较快,呼气时较慢,此非病态,而是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所致。
⒋脉位适中,无明显浮或沉的差异。胖人皮肤至血管间距稍长,组织内容稍多,脉稍沉;瘦人皮肤至血管间距稍短,组织内容少,脉象稍显浮。
(二)缓脉
单纯缓脉即是平人的正常脉象,而主病时则必须与其他脉象共见。因此,缓脉的概念有两种:
⒈生理性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